洪汛涛神笔马良电子版(他让马良手握神笔)

编者按《神笔马良》问世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作家秦文君评价它“是没有时间标签的作品,能永久地表现有趣的故事和闪亮的人类之心”为纪念《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倡导童话教育三十周年,本版特刊发此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洪汛涛神笔马良电子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洪汛涛神笔马良电子版(他让马良手握神笔)

洪汛涛神笔马良电子版

编者按

《神笔马良》问世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作家秦文君评价它“是没有时间标签的作品,能永久地表现有趣的故事和闪亮的人类之心”。为纪念《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倡导童话教育三十周年,本版特刊发此文。

《神笔马良》成稿于20世纪中叶,1955年发表在《新观察》第三期,1956年11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次以书的形式出版,此后还被编入教材。1980年,《神笔马良》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作者自己根据《神笔马良》改编的彩色木偶片《神笔》1955年底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在1956年、1957年间先后参加12个国际电影节,荣获5个国际大奖,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

洪汛涛,20世纪享有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深孚众望的理论家、教育家。他还是个多面手,为小读者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他的作品始终植根于沧桑巨变的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凸显历史、时代和社会的责任感,奠定了他在新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

浙江浦江自东汉兴平二年建县,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这里民风古朴,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学十分兴盛。洪汛涛就是浦江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孕育出的杰出作家。他的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他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

洪汛涛小时候大部分时间生活于以分销报纸为业的外祖父家。他在文章中回忆道:“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劳动力,报纸一来,就紧张地工作起来。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每天报纸一来,母亲便给我一叠报纸,我就坐在工作台一角,安静地看起报纸来。”那时候他只有6岁,还不识字,只会看图画。洪汛涛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天看报‘自学’,也认识了一些文字。后来,我慢慢能读一些浅近的文字作品,和一些我感兴趣的新闻通讯了。”

那时的浦江,经济还很萧条,文化也不发达,整个县里没有一家书店,只有这一家“报纸分销处”。后来信息渐渐传开,上海、杭州的一些书局和印书馆,主动寄来图书目录,希望能为他们经销书籍。可是,外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营销书籍了。于是,这一本本图书目录,便落到了洪汛涛手上。他在这些目录的书名上,用彩色铅笔做上许多记号,自己最想看的用红笔画上一个圈圈。他还写好向书局邮购的书单,也写好了信封,只等有了钱就寄去。洪汛涛说:“那时候,我们这号家境不好的穷孩子,是一个铜板的零花钱也没有的,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长辈为了图吉利,给个‘红纸包’——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可是凑起来,总也到不了一块大洋,而且往往不等过完年,又给母亲‘借’去挪作家用了。所以,我写好的好几封邮购信,从来没有一封发出去过。我十分希望能看到这些书,可是我没有。我连做梦都想。”洪汛涛没有书看,就一遍一遍读那些图书目录。他从那些断断续续的图书目录介绍中,知道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其中他特别喜欢王冕的故事:王冕幼年出身贫苦,白天一边为人放牛,一边自学画画,晚上则到寺庙内的长明灯下读书,最后成为能诗善文的杰出学者。洪汛涛自己生活清苦,对这样刻苦学习的苦孩子格外敬佩,并处处以他为榜样,时时以此勉励自己。

洪汛涛从小识的字多,上小学是跳级的。当时钢笔还很稀少,是颇为名贵之物。有的同学衣服的口袋里,插着一支闪亮的钢笔,那是非常神气、叫大家羡慕的事。洪汛涛说:“童年的我,非常想有一支那样的笔,可是我没有。”一次,在都市里做事的叔父,给了他一支用过的旧钢笔。虽然这笔尖早已磨粗,笔杆子也漏水,一写字,中指的硬茧上会全是墨水渍,有时不小心还会把衣服的口袋也滴上墨水,可写起字来还是很流利,洪汛涛仍然非常喜欢它。有一回,跳远比赛后,他回家发现这支笔不见了,急得立即赶到学校,在漆黑一片的操场的沙坑里,用手翻掏,手指都擦破出血了,才找回那支笔。后来,这支笔一直跟随他走南闯北、四处流浪。

童年的洪汛涛就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说部。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的一切的故事。”

抗战时期,他漂泊在浙东山区,从淳朴的山民那儿聆听到许多民间口头文学,搜集到不少民间文艺作品。这些故事中丰富的养料,不只哺育他成长,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己曾深情地回忆道:“使我得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使我爱上儿童文学,影响最大的,还是书和民间文艺这两位老师。它们无私地、慷慨地、热忱地,以最美的乳汁哺养我。”

洪汛涛在写《神笔马良》时,已有不短的写作经历,他生活在战乱时期底层人民之中,备尝种种艰难困苦。他的命运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写作《神笔马良》是作家酝酿和准备了许多年的事,一旦提笔,自然一发而出,下笔即成华章。

《神笔马良》的篇幅不长,故事也并不复杂,但因为作品出色地塑造了马良勤奋、好学、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而散发着长久的魅力。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马良养育过无数中国童年。”

不仅在中国,《神笔马良》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在法国北方小城巴约尔有一个木偶剧团,《神笔马良》是他们的保留剧目。神笔马良之所以深入小城人心,是由于小城的女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她的短篇小说《王佛脱险记》中描写了中国古代画家的生活,其中部分情节取材于中国的马良故事。

马良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已遍及全球,洪汛涛为世界留下了百读不厌的《神笔马良》,《神笔马良》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作者系洪汛涛先生之孙,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04日第4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