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暗杀组织(暗杀民国暗杀大王)

1950 年深秋的一个下午,阴沉沉的天空飘着细如牛毛的雨丝。一支由1 辆美式吉普,3 辆囚车和1 辆载着十几名荷枪实弹解放军战士的军用卡车所组成的车队,来到上海郊外的一个名叫“杨家宅”的小村外。这是当时上海市公安局“镇压反革命”运动枪决反革命分子刑场中的一处。

车队停下后,从囚车中押下一个40岁出头的高个男子,身穿藏青色卡其布中山装和黑色毛料裤子,双手反剪绑于背,长长的头发被风乱拂,惨白的脸上一双眼睛闪着难以掩饰的慌乱目光。死囚名叫陈亦川,是14 年前按照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命令执行暗杀反蒋爱国人士王亚樵的骨干分子。

民国暗杀组织(暗杀民国暗杀大王)(1)

王亚樵,字九光,1889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磨店镇,家世业农,幼从师读,聪颖异常。清末应合肥县试,名列第十。辛亥革命时,鼓吹革命,参加合肥独立起义,后又投身北伐革命,出任安徽副宣慰使.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蒋介石原拟重用王亚樵,但因其作为全国工人代表出席庆祝国民政府成立大会时,言论偏左,令蒋介石十分不悦,从此不再重用王亚樵。后来,王亚樵走上反蒋道路。王亚樵将暗杀行动作为反蒋抗日的主要手段,先后组织行刺过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张秋白,上海招商局局长赵铁桥,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关东军司令官白川大将,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等中外要人.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王亚樵曾遣人向张学良送炸弹1颗,迫其去东北抗日.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王亚樵曾组织淞沪义勇军协助十九路军抵御日军。

蒋介石对王亚樵非常恐惧,在蒋介石下达的对政敌"悬赏缉拿"名单中,王亚樵的赏格最高,为100 万大洋。美国记者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中言,当时蒋介石对林彪,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的赏格是10 多万大洋,由此可见蒋介石对王亚樵的重视程度。

1935 年11 月1 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举行。当会议代表集体照相时,化装成记者的刺客孙凤鸣突然向汪精卫开枪。这次轰动中外的暗杀行动系王亚樵策划,其目标不但有汪精卫,还有蒋介石,只因蒋介石那天未曾照相,才免于一劫。

案件发生后,蒋介石十分震怒,命令“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前身)头目戴笠务必抓获或者杀死王亚樵。戴笠严令复兴社特务处特工对王亚樵行踪进行探查,最后由陈亦川设计探知王亚樵藏匿于广西梧州,遂于1936 年10 月20 日将王亚樵暗杀。

王亚樵被害前已经决定投奔中共,曾指派部属余亚农,张献廷前往延安联络投奔之事。延安方面同意接纳王亚樵,但当余亚农,张献廷带着这一消息返回梧州时,王亚樵已经被害了。

陈亦川在暗杀王亚樵行动中立下大功,受到了戴笠的嘉奖。上海解放前,陈亦川受命潜伏,留了下来。

上海解放后,华东公安部在缴获的敌人档案中发现了一大批潜伏特务名单,其中也有陈亦川。上海市公安局曾专门派员前往陈亦川的老家安徽省霍邱县了解陈亦川的情况,但是未发现陈亦川的踪迹。

1950年3月,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刘葆珊在上海落网,由此牵出了一批潜伏特务。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进行了一次对反革命分子集中缉捕行动,数百名特务分子,反动军警,还乡团头子,反动会道门首领等在一夜之间落入法网,但是被讯问者中没有一个人知晓陈亦川的下落。

一个星期后,上海市公安局侦察员马新民在审查一个名叫姜深义的军统特务所写的“个人自传”时,发现其中写到了陈亦川的名字,马新民对这份“个人自传”特别注意起来。

姜深义是1940 年参加军统特务组织的,当时加入军统局特务系统的人员,都要有2 个上尉以上军衔的军统特务当担保人,姜深义担保人中的一位就是陈亦川。但是,姜深义对陈亦川的下落并不清楚。姜深义虽然跟陈亦川是同乡,可是在军统不属于一个部门,平时基本上没有接触。姜深义记得跟陈亦川最后一次见面是1948 年12 月,他当时接受命令从南京去上海参加押解一名以“通匪”罪名被捕的国民党将军,在保密局设在上海虹口的一个机关里遇到过陈亦川,当时也就是说了几句话,陈亦川因为比姜深义大七八岁,所以以老大哥的口吻关照了姜深义几句,对于自己的情况,只字未提,姜深义也没有问。

马新民听后,稍一沉思,问道:“那你是否从其他人那里听说过陈亦川的情况呢?”

姜深义想了一想,回答道:“对了,我听说陈亦川跟保密局的一个女报务员关系非常好,两人在南京借了房子同居过的。”

马新民心里一惊,说:“你是几时听说的?”

“我是去年3 月下旬听说的,这件事在保密局里知道的人不少,据说毛人凤曾经对此发过火,说陈亦川那样做会惹出事情来的。但陈亦川资格老,又在谋杀王亚樵上立过大功,所以毛人凤也拿他没办法。”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那个报务员叫什么名字?”

“申少珍,29 岁,原是南京邮电局的职员,后来抗战胜利”还都“后,不知怎么经人介绍进了军统,在电讯处当报务员。”

“这个人现在在哪里?”

姜深义摇头:“这我不清楚了。不过我估计像这种人是不大可能去台湾的。”

“为什么?”

“当时我们内部都在说,凡是留在大陆上的都是当替死鬼的,都是被上峰认为”无能“”抬杠“的人,上峰看不中的人,申少珍已经被毛人凤点过名了,当然不可能让她去台湾的。”

马新民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此次讯问情况,上海市公安局经过研究,决定派马新民带两名侦察员前往南京查摸申少珍的情况。

1950年4月5日,马新民等3 人从上海赴南京,查阅国民党保密局留下的档案。档案中有申少珍这个人,是原军统尧保密局电讯处的一名报务员,1949 年1月晋升少尉军衔,档案记录也只到此为止,之后的情况就中断了。南京市公安局建议:申少珍既然原是南京市邮电局的,如果她还在南京,那肯定要露面,她原先在邮电局的同事也许见过她,可以去找找邮电局的人。

马新民等人立刻去南京市邮电局找到了几位申少珍原来的同事,果然有人说不久前碰到过申少珍,说申少珍现在在搭班子唱戏,哪个戏班子?在何处活动?那就说不上来了。当时在南京的各种戏班子很多,凡是属于南京本地的戏班子都要在文化管理部门登记的。马新民等人过去查了查,在一个名叫“吴家班”的绍兴戏班子的花名册上发现了申少珍的名字。

当时“吴家班”在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演出。马新民一行到了夫子庙时,“吴家班”的绍兴戏已经开场了,因为怕惊动太大,马新民他们想等到演出结束再下手。这一等竟然被申少珍察觉,她利用去后台化装时逃走了。

马新民返回上海后,南京市公安局继续对申少珍进行查摸,没几天就在江宁县发现了申少珍。申少珍正准备嫁给一个资本家做“填房”。就在举行婚礼的前夕,南京市公安局将她逮捕回南京,关进了看守所。

上海市公安局得到消息后,马上让马新民二赴南京,当面向申少珍了解陈亦川的情况。申少珍一听要了解陈亦川的事情,马上摇头,连称“我不知道。”

马新民出示了带去的证据,申少珍目瞪口呆,不得不作了招供:她跟陈亦川保持了3 年多的情人关系,一直到1949 年4 月才中断。两人在南京借了房子同居过1 年多,一度还常去上海陈亦川借用的房子度假。

马新民追问道:陈亦川现在在哪里?

申少珍答不上来了,解释说,1949 年4 月两人就中断了联系,估计陈亦川逃往台湾了。

马新民回到上海后,把对申少珍的调查情况报告了领导。当时,王亚樵命案的要犯几乎都已经落网了,尚未被捕的特务中,陈亦川是资格最老的一个。

上海市公安局对此非常重视。1950 年5 月5 日,上海市公安局向全市各公安分局下达《敌情通报》“密切注意该犯线索”。但各公安分局并没有发现陈亦川的踪迹。

其实当时陈亦川已经被上海公安机关拘捕了,只不过他使用了化名--徐庆楚,没有人知道徐庆楚就是陈亦川。

陈亦川在上海解放之前就已在上海栖身。上海解放前夕,他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去了另一处位于榆林区的住所。上海解放后,陈亦川因为使用了假身份证,所以没有去公安机关登记。陈亦川原以为这样可以蒙混过关。有一天公安机关突然来找他,要他讲清楚自己的历史。原来是邻居对陈亦川产生了怀疑,给榆林区公安分局写了一封检举信。但是,包括榆林区公安分局在内,谁也不知道这个徐庆楚竟然是军统局内一个著名的特工。陈亦川作为一个资深特工,对付公安人员自有一套办法,就把编造的简历写了一份。这份简历中的可疑之处很快引起了榆林区公安分局的注意,于是就在1950 年4 月中旬把陈亦川“请”了进去。

由于当时公安局人手紧张,对于陈亦川这样的嫌疑分子暂时难以顾及,就把他放在一边搁下了。这一搁就搁到了1950 年6 月上旬。一天放风时,一个刚刚落网的军统特务突然认出陈亦川,立刻向看守所报告了。

陈亦川的真实身份终于暴露,当天下午,陈亦川就被钉上脚镣,移押上海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陈亦川再狡猾也难以蒙混过关,只好交代了包括参与杀害王亚樵的全部特务活动。1950 年9 月17 日,陈亦川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判处死刑,当天即执行枪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