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须系铃人体现的哲学道理(打破砂锅问到底)

解铃还须系铃人体现的哲学道理(打破砂锅问到底)(1)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成语现在表达的意思是,“谁惹出来的麻烦,应该由惹麻烦的人自己去解决。”清代作家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红楼梦》第九十回中,曾用“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一句话,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原意是什么呢?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文人惠洪,他在《林间集》下卷中这样记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到了明代,瞿汝稷在《指月录·法灯》中记载:“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

这段记载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有个泰钦法灯禅师,他活着的时候,性情豪放不羁,终日无所事事,众人都看不起他,只有法眼禅师一个人看重他。有一天,法眼问众僧:“谁能把绑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众僧没有一个能回答得出。恰好,这时泰钦法灯禅师来了,法眼就把刚才提出的问题再问泰钦法灯禅师,他回答说:“把铃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那个人可以解铃。”法眼见法灯道出了圆满的答案,就教育众僧说:“你们这些人啊,千万不要小看他。”

其实,法灯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这件事之后,法灯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发展到今天,人们把“解铃还须系铃人”引申比喻为“谁惹的麻烦由谁去解决”的意思。

文丨雪落长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