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

今天要学的这首《鸨羽》向我们展示了繁重徭役下,古代人民的痛苦生活。繁重无休止的徭役,使得他们只能整日在外奔波,辛苦服役,这首诗就反映了他们厌倦徭役,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愿,是一首向统治者表达不满的控诉诗。

肃肃鸨(bǎo)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gǔ),不能蓺(yì)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指的是鸟翅扇动的响声,“鸨”是指一种比雁略大的鸟,背上有褐色和黑色斑纹,最大的特点是不善飞行。“苞”指的是草木丛生,“栩”指的是栩树,根据《草木疏》记载,“今柞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槲树,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从字面意思来看,开篇两句是在写一群鸨鸟集结在槲树上,但如果结合鸨鸟本身的习性来理解,就会明白言外之意。“鸨之性不树止”,鸨鸟是群居在水草地区,它们会浮水,但缺少后趾,无法抓握树枝,所以不能像其他鸟类那样栖息在树上。鸨鸟集结在树上,也是一种隐喻,这种“强人所难”也对应了了古代百姓只能从事徭役却无法过上正常生活的残酷现实。

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1)

“盬”指的是休止,“蓺”指的是种植,“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两句直接点明了百姓痛苦生活的根源所在:正是这无休无止的“王事”,才让我不能回去种植庄稼。“怙”指的是依靠,男子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本来应该是父母的依靠,如今却要在外服役,不能照顾家中的父母。“曷其有所?”这句质问,与其是说在问“悠悠苍天”,不如说是在质问当时的统治者,是百姓痛苦不堪的无奈控诉。

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2)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棘”指的是酸枣树,落叶小乔木,高达10余米。不善飞行的鸨鸟集结在高高的酸枣树上,这种现象本身就很反常,就像诗中的农民不去种庄稼,却要为了所谓的“王事”在外奔波。这繁重的徭役仿佛无休无止,让人看不到回家的希望。诗中的主人公触景伤情,想到了家中年迈的父母,自己不能回家种地,可怜的父母要吃什么啊!无限悲愤之中,他也只能无奈地质问“曷其有极”: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3)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桑”指的是桑树,是一种树干较高的树。不善飞行的鸨鸟要在桑树上集结,是一种违背本性的行为,就像种地的农民不去种地却要在外服役。桑树比起前面两节中的槲树、酸枣树,本身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农桑,诗中的主人公由此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处境:这些鸨鸟,不就和我一样吗?不能待在自己该待的地方,无法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繁重而又无休止的徭役,让自己远离家乡和父母,无法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满腔愤懑之中,才有了最后的这句“曷其有常”的激越质问。

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4)

诗中的“王事”

“王事”本意是指王命差遣的公事,诗中指的是繁重的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各种无偿劳动,都被称为徭役,通常有劳役、兵役和杂役,是统治者强加于普通百姓身上的一个沉重负担。《毛诗序》记载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晋国的桓叔之战,揭开了晋国与曲沃间长达六十年的战争,长时间的内乱,给晋国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诗经唐风是什么时期(诗经121之唐风鸨羽)(5)

关于这首《鸨羽》,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诗经》120之《唐风·羔裘》:一首讽刺卿大夫“居居”的诗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