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

人类大脑具有最强大的能力,今天的科技非常发达,但依旧无法模拟人类的大脑,进行任务处理。

今天的计算机,与人类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比较运算能力和存储知识的能力,是人脑的无数倍,但是即使如此强大的计算机,却有一方面无数超越人脑,那就是人脑的创造力能力,科学家到目前为止,依旧无法解开这个人脑是如何形成这项不可思议的能力的。

在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类的创造力能力,无疑是未来我们立足于机器人时代的最有力武器,那么,创造力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来的?

如何有效的培养一个人的大脑创造力?

神经元的链接:突触

人类的大脑大概有8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链接”在一起。

如下图所示,这种“链接”并不是实际上连接着的,它是通过形成突触这样的结构,从而把神经元上的电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1)

而这种传递,就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因此:

  • 在单个神经元上传递的是电信号,
  •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这里,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进行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激活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信号,从而完成一个信息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的有效传递。

任何一个行为,想法,、或者知识点,在大脑里面,都是一个信号,我们可以简单的把知识点理解为突触。

知识点或者说行为想法的熟练程度对应的就是突触这个结构的强大与否。因此,记忆的形成,也可以说是突触的形成,而形成的突触越有效率,记忆就越牢固,动作就越娴熟。

我们可以简单的形象理解为:知识越多,突触就会越多。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元可塑性包括两个层面:

  • 长出新的神经元细胞
  • 神经元细胞长出新的链接,即形成新的突触

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2)

每个神经元细胞可发出8000个链接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这两个层面,一个就是神经元的数量,另一个就是单个神经元的链接数。

举个例子,

  • 假如A有8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平均有8000个链接,那么A具有的知识量:800亿*8000个。
  • 但是B由于没有正确的训练大脑,因此,他的大脑只有500亿个神经元,并且每个神经元平均只有4000个链接,因此,B的知识量:500亿*4000。

那么A与B的知识量的差距就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前文这种比喻只是帮助大家理解,并非准确)。

因此,要促进大脑的发育,就是要从这两方面下手,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以及促进单个神经元增长出更多的链接,也就是总的来说,就是增加突触的数量

形成突触有如下几个特征:

  • 每个神经元细胞可发出多达8000个链接左右,即可以形成多达8000个左右的突触。
  • 有信息刺激时,神经元才会发出链接形成突触,否则就不会形成突触。
  • 突触有强弱之分,多次同一个信息重复的刺激,会强化突触传递这个信息的能力,突触的结构就会越完善,传递信息就会越高效。
  • 突触是动态形成与动态消减的,用得多的突触会强化,用得少的会被弱化,消除或者被其他信息占用,这就是大脑【用进废退】的原理。

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3)

突触

因此,我们在每天的所有活动与思考是时,在大脑里面实际上就只发生着两类活动:

  • 一个就是在强化已经形成的突触,
  • 另一个就是在形成新的突触。(真正的学习,创造力的核心)

当我们的某个行为或者理念变得越来越高效成熟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是在强化突触,而当我们在接触新的理念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时,就意味着我们在形成新的突触。

因此,在人的不同时期,大脑里面实际上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期,大脑更多的是在形成新的大量的突触,而在成年后,我们每天也会形成新突触,但是形成的数量相比年轻时会少非常多,成年后,更多的是在固化行为,强化突触。

这种形成新突触的数量往往跟年龄成反比关系。

因此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行为与某些理念,会随着被我们强化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高效与强大,最终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而越是这种高效的习惯就会越被我们依赖,结果就是我们在各种默认的情况下,就只会使用这些高效的神经元网络,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网络又进一步被强化,而新的行为与理念就反而变得越来越少。

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形成的突触所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少,成年人的新想法,新行为会越来越少,创造力也随之下降

最终形成了我们影响无数人但又是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成年人的大脑不再发育,而实际上,不是它不再发育,而是我们的本性倾向阻止了它的发育。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打破大脑的这个固有模式,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是在退步,我们并没有在最有效的形成新的突触,而是在固守原有的东西。

成片的突触

成片的突触是理解突触原理的一个最重要知识点,它体现着我们大脑存储知识的一个核心特征,因此也代表着学习的核心点,当前市面上的所谓最强记忆法,基本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4)

成片的突触

前文指出,我们的大脑具有800亿左右的神经元,而且每一个神经元可发出高达8000个左右的链接,这意味着,假如一个神经元A确实链接着另外8000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电脉冲激活这个神经元A,它在理论上,可同步激发另外8000个神经元。

这就是我们大脑最强大的能力,由一个知识点,可以引出多达8000个知识点。而这8000个知识点又意味着它又激活了8000个神经元,如果每个神经元又链接了8000个知识点,那么由最初的1个知识点,可以激发无数的知识点,就像连锁反应一样,这就是人脑的创造力的奥秘所在

这就是我们学习与记忆的核心,打造成片链接的突然,或者说神经元网络,形成同时并发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创造力的核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串通,就必须走出无数的创意。

它就好比一只具有8000只脚的章鱼,这只章鱼最大的能力是能同时与另外8000只章鱼发生信息沟通,比如握手或者打招呼,请注意这里是并发,可同时激活的意思

成年人之所以没有创造力,因为他只走少数的几条路,这少数的几个路越走越好走,他就过度依赖这些路,而忽略了我们的大脑的一个路口还可以连接多达8000条其他的路的可能性,因此,学习的核心就意味着好走的路要走,但是不断的走新路,探索新路,并且把所有这些路尽可能多的串联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理性与感性(本能动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一些本质的东西,由于我长期围绕这两者进行思索及大量的查阅资料,因此,这个问题在我的大脑里面,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关联知识,比如它也被称为系统一与系统二,显意识与潜意识,前额叶与底层动物脑,现代化文明与丛林时代,300万年前与5000年,情商与智商,强模型与弱模型。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同一回事,每一组概念在我大脑里面都关联无数的知识点,而所有这些概念又被几个基本底层原理串通起来,因此,实际上,这些知识点,在我的大脑里面就是一片打通在一起的神经元链接网络,而打造这样一片网络的关键点,就在于我经常大范围的多角度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论证。

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并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只是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而已,而这个不断的换着角度去思考论证同一个问题,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最能打造创造力的学习方式。

因此,最有效的学习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打造这样的成片链接的神经元网络?

于是,最有效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可以拆分成如下两个关键步骤:

  1. 形成一个有效突触
  2. 形成一片有效的可以同时并发的链接
形成一个有效突触

每一个神经元,并非天生就有多达8000个的链接的,甚至大多数一生都达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我们的海马回具有新生神经元细胞的能力,这种新生的细胞叫干细胞,干细胞出生了要28天才能加入到神经元网络中,而在加入神经元网络之前,如果没有适当的刺激,干细胞是无法存活的。

比如,不动脑的人,整天对着电视或者电子设备时,大脑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不进行主动的信息刺激,不尝试走新的路,而只是在本能习惯的主导下,只走固定的路,那么这种就基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新突触。

因此,要形成有效的突触,也必须经历两个关键步骤:

  1. 主动刺激,即主动学习或思考【新突触】
  2. 长时程增强【强化突触】

实际上,人类的任何活动,不仅仅是学习或者思考,包括我们的任何动作,在大脑层面,都代表着信息的传递,因此,学习新动作,学习新知识,都是意味着能形成新突触。

比如我们刚开始学单车的时候,就是大量新突触形成的过程,因为一个骑行的动作,包括了手,脚,眼和其他相关肢体动作,都是新的动作。

这些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相关突触都是刚刚形成,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的效率极为低下,因此,我们的动作就极为笨拙,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突触的效率就越来越高,直到最后,我们就可以流畅无阻的骑行。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在我们大脑里面,发生着复杂的大量的同时变化!

时程增强训练是多次重复的训练,突触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而主动刺激这个需要重点理解,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打个比方,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单车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所有与学单车相关的事项上,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瞬间可能只能关注一个事项,比如手控制着方向盘

而随着熟练程度的提升,开始有很多动作,被我们交给潜意识的本能,已经强化起来的那些神经元网络,开始具有自主主导控制的能力了。

我们的主动注意力,开始能够放在一些其他事情上了,比如我们可以上路了,可以关注路况了。

到最后,我们甚至可以边思考其他生活杂事,边在路上踩单车了。

当踩单车这个事情成为本能习惯后,我们的主动刺激随即基本停止,因此,主动刺激意味着我们的显意识,当我们把显意识放在某个事情上时,就是在构建新突触或者强化突触。

显意识以外的自动化本能,就不是在构建突触了,即不是在学习。

这里的核心就是“新”,新行为,新信息,新理念以及新想法,就是在形成新突触的过程,而重复的过程,就是在强化突触的过程。

人类大脑的十大知识(人类大脑最强大的能力)(5)

神经元的变化

正如我们在前文指出,当我们的行为想法变得越来越成熟与高效时,它会反过来阻止我们形成新的突触,这是内置到我们本性里面的,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的去打破这些本能,那么当我们在生活里面变得越来越自信的同时,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在停止发育。

如上图右边所示,意味着我们的神经元发出的链接数量在减少,因为我们不再走新的路,不再采用新的动作或者新的想法,而随着我们不断重复走“老路”,这些老路却变得越来越好用,于是,跟着本性走,我们就一定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不仅我们自己会走进这个死胡同,我们还会要求我们周边的人也走这样的路,因为这些粗大的神经元让你坚信,只有这样走,才是所谓的“正确的”。

特别是,我们会把这些人生中几十年的经验,强加在我们的孩子的身上,我们会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而实际上,这却是最大的错误,我们会因此把孩子固定在我们的“老路”上,最终把本来神经元有无数链接(如上图左)的孩子也束缚成右边那样,只有少数分叉的神经元

一片并发的链接

我们再拿学开汽车为例子,来深刻理解这里面的核心关键。

学过开汽车的朋友,记忆非常深刻的就是,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会手忙脚乱,可能想着踩油门,就忘记放开刹车,当你学会了踩油门放开刹车时,才意识到忘记挂档了,而当挂好档,才意识到忘记打起步指示灯了,当所有这些都记得了,车正常开起来了,最后才发现,忘记系安全带了。

在刚开始的时候,所有这些动作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都不在我们的潜意识本能里面,我们必须调用显意识去关注每一个动作,训练它,形成有效突触,并且加入到现有的与之相关的神经元网络里面,然后试图强化它,让它成为自动化的习惯。

这里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显意识层面的注意力,每一个瞬间都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当刚刚开始学开汽车时,如上所有的这些事项,都还没形成有效的突触,都还没形成本能,因此,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我们用显意识去关注它,显意识去关注它的时候,就是在刺激突触的形成。

另外,在这个学习开车的过程中时,如上每一个事项,我们都必须用显意识把它逐步加入到同一片神经元网络中。

比如我们会不断练习如下这个流程:

  1. 坐到驾驶座上,系上安全带,
  2. 看左右两个后视镜,打起步指示灯,
  3. 左脚踩离合,右脚放在油门上,挂上档
  4. 左脚慢慢放离合,到一定时候,右脚开始轻踩油门
  5. .....

如上这些动作,当然只是一个简化版本的,实际上,我们大脑里面,同时还在关注大量其他事项,这里的核心就是,所有这些动作,到最后都是并发的,因此,就是在刺激神经元不断发出链接,不断形成更多突触,最终形成一大片可以同时并发的链接。

并发链接是这里的核心,首先我们的显意识是没有并发能力的,它是单线的,同一个时间只能关注一个动作一个线程,而我们的自动化的潜意识就是可以并发的,它可以同时并发处理多个任务。

因此,在将一个动作训练成本能自动化时,实际上,就是调用显意识把它加入到某个相关的自动化网络里面,也就是将一个新突触,加入到一片已经形成的神经元网络里面。

并发链接的核心要义是,当一个动作在大脑里浮现时,与之关联的所有动作随即浮现

比如,如果你打过网球,当你一拿起网球拍或者一想到要去打网球时,你的打网球的整片神经元网络就被激活,所有与之相关的动作会自动化的快速的在你大脑里面浮现,并且是一个动作浮现完,随即就会带出下一个动作,这意味着链接到下一个神经元了。

这就是创造力的原理,让一个知识点,尽可能多的关联更多的知识点,而我们的一个神经元可长出多达8000个链接,即如果按理念值,一个知识点,可关联的上限达8000个。

因此,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核心在于让每一个神经元尽可能多的长出新的链接,关联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