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

12月5日,在2018年“未来教育大会”主论坛的现场,凯叔带来了题为“科技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的精彩演讲和人生感悟。深度剖析了AI发展对未来教育产生的影响,干货满满,现场掌声不断。

随着AI的发展,很多人陷入了“人工智能引发失业”的焦虑之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呢?跟着小编一起走进凯叔的演讲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吧~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1)

AI越来越发达,凯叔会不会被替代?

非常开心来到未来教育大会,和大家一起聊天。聊什么呢?聊一聊“科技与教育”吧。

我是做儿童内容的,认为在儿童领域内容和教育绝对不分家,中间没有一墙之隔。

我是文科生,怎么谈科技?从哪儿开始谈起?

这个事情我想了又想,我想从最近媒体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谈起:“凯叔,现在AI越来越发达了。有了TTS技术,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模拟出凯叔的声音,当机器人可以给孩子去讲故事的时候,你自己会不会被替代?”。

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开始是猛地一愣,后来我想起一个故事,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爆发了一场“卢德运动”。卢德是想象中的一个将军,后来无法证实是否真有此人。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呢?是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的领袖。因为有了织袜机,所以大量的织袜工人失业了。他们想:不能这样,新的技术怎么可以替代我们的工作呢?于是在卢德将军带领下砸机器,见一台,砸一台。

我认为往往新的技术带来的并不是大量的人口失业,反而会创造更多的优质的岗位。而我们的工作也会因此变得有幸福感。重复的劳动、繁重的劳动慢慢都会被取代。现在我们觉得卢德运动可能过于愚蠢了,但是当我们看到AI越来越发达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心,可能大量的律师要失业,可能大量的放射科医生要失业,大量的工作的岗位将会消失,未来人们怎么办?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2)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科技其实不是用来怕的,而是用来用的。

AI是人类的奴隶。

大概面对AI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当过了奇点之后,AI会统治人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永远不可能提着自己的衣领让自己飞起来”,相信自己不会被这样的能力替代。AI是补充,是人的某一种能力的延伸,我们用它就好了。像我们公司和百度AI技术合作,利用TTS为孩子定制更好的服务。以前是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或者一群人面对一群人服务,现在是一群人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个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3)

现在互联网上会出现这样的产品:机器人会写诗了、会做画了。可是机器人它是否明白诗、画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即使它会写诗、会做画,但是赋予这些诗和画给意义的,依然是读诗,看画的人,所以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4)

科技到底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很多搞教育的人总会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一定要用功”、“教育是反人性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觉得教育一定不是天生反人性的,只不过原来我们没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而科技手段越来越多,不同科技的叠加就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随着表达方式逐步提升人们会发现:教育将越来越顺应人心。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5)

我的第二个观点:天赋=热爱。

有人会说,如果今后我们的教育过程变成无痛教育呢?人和人之间是否优秀这件事情,我们该如何去评判?这可能是另一个命题,在未来的社会学习体验变成很好时,我们怎么去选拔人才、怎么去培养人才呢?

好像只能靠天赋了。

天赋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天赋就是热爱。

热爱的是什么呢?是他做的这件事情,或者学的这件事情。

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异类》,它当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加拿大冰球国家队运动员都很有天赋,但是在冰球之国的顶级优秀又凤毛麟角的人,比别的运动员多出来的天赋是什么呢?就是刚接触冰球运动的时候,他比别人早出生了几个月而已。

因为冰球运动在加拿大,在国家队选拔的日期是在1月1号开始,所以省队、市队、校队同样也在1月1号开始选拔。当第一次来招募这些小孩成为培训选手的时候,你会发现1月1号出生的人比12月份出生的人大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时候会发现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有一岁以内的年龄差,他们各个方面能力都会有天大的区别。所以在相同时刻大一点的孩子比小一点孩子能力强,于是他不断的接受别人更多的激励,在这个小团体他就会优秀,他会以此为乐,并更加热爱它。优秀了之后升到了校队,再因为同样的原因升到了省队,直至升到国家队。所以国家队中1月份到3月份出生的人占绝大多数。这是天赋吗?这是机遇加因为机遇而带来的激励!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案例,我认为每个家长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因为讲故事:人生被看见,生命被尊重。

说回我自己,“凯叔讲故事”在中国互联网上儿童内容这块做的应该还算不错。

你知道我怎么喜欢上讲故事这件事情的吗?我做了20多年配音演员,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故事大王”。

幼儿园的时候我特别淘,天天被老师打,那时候我所在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接受什么专业教育。幼儿园老师有一个水舀子,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舀水,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打王凯。后来老师发现我会讲故事,小朋友都爱听,而且他们听的时候特别安静,于是让我天天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你知道天天被老师打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变成小老师是多爽的一件事情?人生被看见,生命被尊重,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极大的激励。所以,人是喜欢讲故事这件事情吗?不对。这人是因为喜欢讲故事带来的被看见,被尊重的感觉。

你激励的方向便是孩子未来的方向,我们面对孩子应该如何激励?

其实所有的教育过程就应该是激励过程。有的时候没即使没办法激励,也要想办法激励。

比如我女儿弹钢琴,过了新鲜劲儿之后,有一天坐在钢琴前砸琴键,不想弹。我苦想这样还怎么激励?突然有一瞬间我看她站直了,那一瞬间我掏出手机说:“宝贝,别动,我拍个照片,你这个姿势真优雅。”拍下来还夸了几句话,这时候孩子下不来台了对不对?下不来了不能僵这儿,她就得弹,已经弹成这样了,就好好弹呗。之后继续找激励,她就恢复了弹琴,这就是激励的方式。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6)

世界上最好的激励型产品是什么?

我觉得不用辩论,一定是游戏。游戏提供的及时反馈和及时激励,让你每天跟着它把大量的时间耗费,这样的心法和科技的手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其实教育的手法会越来越丰富,会越来越优化人的体验,让教育不反人性,甚至顺应人性,尽管你所用的技术都未必是高科技。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7)

我给大家拆解一下,比如我们最近做了一个产品,是一个诗词产品。如何用现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上科技手法打造一个产品?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产品叫《凯叔·诗词来了》。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前半年基本没干活,就在问两个终极问题

第一, 我们为什么教孩子诗词?

第二,为什么几千年来就这些诗词传下来了

被人遗忘的一定是大多数。我们是一个相信原理的公司,不把这些原理弄明白,这个产品是没法儿做的。过了半年想清楚了,为什么呢?因为情感!人这种生物,这几千年来其实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进化。影响我们一生的都是“生老病死,爱恨情愁”这八个字。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当下到底有人陪没人陪,心态完全不一样。有的时候这些诗词已经变成了某一场景的特定代言。比如说找女朋友找不着,找来找去找不着,突然发现身边那同事不错,不能说“你早干吗来着?”,一定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诗词是什么呢?是直接记录感受,表达情感的最好的载体几千年来,不可替代。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8)

所以它是150部戏剧。

戏剧是什么?是让孩子跟写诗的人就同样的话有相同心理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才叫懂诗。

懂诗可不是说每个字明白什么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坐爱”是啥意思?不是让他只是明白这个,而是让他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情:我走不动了,我被美呆了。当他有这样感受的时候,他叫懂诗。

当然诗人写诗是不讲理的,最好演绎的诗是什么呢,就是诗本身是有故事的,比如说“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人人都会背,它讲的是什么?

讲的人生起起伏伏,如何面对人生的风浪。李白,官瘾,一辈子想当官没有当上。到了60岁还没当上,急“死”了。后来有人让他当官,他不知道那人要造反,去了后没多久就被贬到夜郎。名声毁了,当然仕途也没了,当时所有的大V都骂他,只有一个小兄弟支持他,这个人是杜甫,但他不是大V,人生已经盖棺定论了。押解途中在小船上,醒来听见船夫说:“天下大赦”,于是李白心情急转,掉转船头去江陵找人喝酒。写出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老年人写出了青年人的心态,但是他不知道三年之后他就死了。在这个戏剧里,让孩子见证他的感受,看他怎样面对风浪。

当150首戏剧,用各种技术,各种艺术手段的叠加把它做出来之后,发现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目的是让孩子爱上这首诗,爱上这种感受,理解这种感受,甚至和诗人产生情感连接,但是孩子是否会背这首诗,起码你没有验证。怎么办呢?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9)

又做了150首歌

每一部戏剧,每一首诗都做了一首歌。当你听着听着就会背的时候,这种体验非常好。让孩子不用用功了,欣赏就可以了。

其实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有生命的。当做到这个时候依然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在戏剧里埋了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孩子提炼不出来,因为是揉在情节里面的。那怎么办呢?但是做一个课程又不是这个产品的调性。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10)

又做了150场诗词脱口秀,一只马桶给孩子讲爆笑的脱口秀、讲诗词知识。

白马王子会给孩子讲中国最牛的数字诗,不止“一去二三里”这一首,讲数字到底是什么?这是一种语言,是解构这个世界,造就万物的语言,甚至虚拟世界都是由它搭建的。讲到为什么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五分钟搞定,孩子爆笑的同时,记住知识。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11)

150个闯关答题游戏

还有一个环节,教育的闭环就出现了,就是考试,验证孩子是否真的把这些内容学会了。不过考试肯定是反人性的,对不对?但是有一种顺应人性的考试,它叫游戏。当把这些内容都做完之后,你会发现用诸多的技术和艺术,最终它画成一个闭环。

第三个观点,一定得相信科技,但是会有更多的担心。

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原来是学摄影出身的,我的第一个专业是摄影专业。在我学摄影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极其抵触数码产品,说一定要用手触摸胶片,去冲洗胶片,一定要用手,用放大机自己通过光影的变换去重塑光影的变换。但事实是那时候的照片很多方面效果上没有办法跟现在数码科技成像的作品比,请看现在还有多少仍在用胶片?

凯叔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影响我们一生的是)(12)

还有一个例子,谁能看出哪幅作品是电脑画出来的,哪幅是手绘画出来的吗?其实全都是电脑画的。我之前在演讲中给大家看的那些画面,是电脑还是手绘?全是手绘。现在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一笔水彩下去,在电脑上我能计算出,让它五秒干还是三秒干。五秒干的时候,我下一笔落笔在同样地方的时候,和三秒干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什么,美术教育要发生重构了,我们今后的美术教育已经不用再训练一个人的笔法技巧。

人的想象是在自己能力圈的范畴之内开发的,而科技提升了人的能力圈,让人的想象边界也就大大地提升了。而根据科技的变化,教育的概念、范畴也会发生变化。今后美术教育因此一定会发生重构。所以,所有的教育都值得重新解构一遍,当然不是革命,这种解构一定是渐进式的。

今后学校教育有可能也由“学”变成“习”。

现在的孩子日常接受的信息,是我们童年的几百倍。如果他在电脑前,面对电脑就可以一对一的去学习,学英语学的很好、学数也学的很好。到了学校,学校的职能又是什么呢?

学校就会由“学”向“习”的方向去转化,把孩子们聚到一起,让他们去练习,让他们去讨论,让他们去训练,让他们去提高。

这便是我对“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点点想法。

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