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着头顶的高度(天地之间的高度只有3尺)

人坐着头顶的高度(天地之间的高度只有3尺)(1)

被称作“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要昂首天下,但也要时时记得低头!”

有一则小幽默,女孩问向她求爱的男孩:“ 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男孩想了一下说:“....知道。”女孩轻蔑一笑:“哼,又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看似一个不经意的笑话,却可以引发我们对于天地之间高度的探索,那么到底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古希腊的时候,有人曾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3尺!”那人疑惑了:“我们每个人都有5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3尺,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3尺的人,就要懂得低头啊。”

人坐着头顶的高度(天地之间的高度只有3尺)(2)

天地间的高度不过3尺,可是年轻人的个头大都超过5尺,为了能够在天地之间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低头,学会以低调的姿态面对人生。可是,年轻人的身上总是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总是会摆出- - 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所以即使是在强势的生活考验之下,我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低下“高贵”的头颅。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一个淘气鬼, 总是喜欢捉弄不懂得生存法则的孩子。所以,如果我们在严峻的生活考验之下还不懂得低头,那么无疑我们会受到生活给予的各种各样的严厉惩罚。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进门就撞在门框 上.迎接他的前章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要适时低头。”

这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苗家人房屋建筑的特点。一个不大的屋子里面可以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平日里, 苗寨里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虽然障碍如此之多,可从来没有人因此撞到房檐或者是被门槛绊倒,而外乡人初至,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或跌跤。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背负。

老人对富兰克林的告诫其实也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也好比人生,-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而人们肩膀上那个沉沉的背篓里装满了做人的尊严。背负着尊严走在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必须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头要低,腰须挺。

所以,在3尺高的天地之间低头前行,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尤其是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太多:想要工作出色,需要花费心力;想要家庭和睦,需要付出;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更要学会在曲折中保存实.....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上司可能不理解你对于工作的构想;父母可能不理解你的人生选择;同事之间可能一直矛盾 重重;连爱人之间也可能不停地产生误....

多,面对生活,我们的确需要忍耐,需要低头。生命的负载太人生的负载太沉,低低头, 就可能卸去多余的沉重。比如面对别人的不解,低一低头,虽然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和信任,但是最起码可以除去不必要的纠纷。

但是,并不是说低头就要放弃做人的尊严。我们经常误认为,向别人低头,就等于自己的尊严受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低头,是在挫折中保存自己的智慧,是在没有必要的纷争中保护自己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豁达。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低头的勇气,结果不是碰壁,就是触网,在生活的挫折中饱受煎熬。其实,年轻人何必总是-副 宁死不屈的倔强样子呢?低一低头,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岂不是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