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019年3月16日晚,我在观看中央电视台《谢谢了,我的家》栏目时,再一次聆听了《七子之歌》的优美旋律,倾听闻一多之孙闻黎明先生讲述其祖父关于《七子之歌》的故事,也激起了我要写一写闻一多的愿望。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1)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入私塾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10岁时就赴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读书。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以鄂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初等科,当时清华学校刚由清华学堂更名而来,学校设初等科和高等科,每科学制四年,如果从初等科入学算起,需要八年时间才能从清华学校毕业。

闻一多之名是其清华时期同学潘光旦所取并以此名世的,他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光阴,接受了美式现代教育的启蒙,但闻一多兴趣广泛,尤其喜读中国古典诗词、诗话、史书、笔记等等。

闻一多在校期间经常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读书笔记,时间一长自成系列,命名为《二月庐漫记》,他还担任《清华周刊》的编辑,这一时期还经常创作旧体诗,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几乎都能创作旧体诗。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2)

闻一多

五四运动时期,闻一多也是活跃者和参与者,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他也开始尝试白话文和新诗的创作,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和第一首新诗《西岸》,都是于1920年创作的,他还曾作为清华的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1年11月20日,闻一多与梁实秋等同学发起成立了“清华文学社”,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生文学社团,由闻一多出任书记,梁实秋出任干事,设有小说组、诗歌组和评论组,闻一多还兼任诗歌组组长,其学生时代就已经显露出诗人气质和才华,1922年3月闻一多将自己系统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心得,撰写成《律诗的研究》。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他在专攻美术专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兴趣,尤其是对现代诗歌的热爱,曾与梁实秋合著出版了《冬夜草儿评论》,梁实秋比闻一多小四岁,也比闻一多晚一年到美国留学。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3)

闻一多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留影

清华文学社曾编辑了清华文学社丛书,其中就收录了闻一多和梁实秋的《冬夜草儿评论》和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红烛》,1923年9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了《红烛》,收录了闻一多创作的62首现代诗歌,这些诗中有抒发爱国之情的,有批判封建社会黑暗的,也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的,而这些诗歌的表现形式,也都颇具唯美主义特点。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4)

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时创作的组诗作品,他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和旅顺等七个被割让或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掳去的七个孩子,组诗架构整齐,极富建筑之美,韵律跌宕起伏,吟诵流畅且回味无穷。

1925年5月,闻一多回国,出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当时这所学校刚由北京美术学校更名,增设音乐和戏剧两个系,由蔡元培向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推荐旅法画家林风眠出任校长,闻一多在教学同时,还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

1927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权,其亲信刘哲出任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教育总长,刘哲以“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为由,下令停办了北京城内国立高等院校中的所有艺术系科。

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他为建立和形成新诗的格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928年初,国立武昌大学正在筹备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一些鄂省籍学者和教授纷纷应邀回武汉大学执教,闻一多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并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让人钦佩不已,其人也由诗人向学者过渡,而且学术声望日隆。

1930年7月,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出身的杨振声教授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以自己的声望邀请了一大批学者和教授到青岛执教,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闻一多于当年秋天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老同学梁实秋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5)

闻一多(后排右二)与青岛大学同仁合影

1932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尽管闻一多与赵太侔在纽约留学期间就交往密切,当年梁实秋、顾毓琇、冰心等人在波士顿公演《琵琶记》时,闻一多与赵太侔就特意从纽约赶到波士顿助演,闻一多负责制作布景和演员的化妆,而赵太侔则负责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但闻一多还是因故离开了刚刚成立的国立山东大学。

1932年秋,闻一多应梅贻琦之邀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出任中国文学系教授,继续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当时系主任是朱自清,因朱自清赴欧洲游学,暂由刘文典代理系主任,当时教授会通过的《中国文学系改定必修选修科目案》,更加侧重古典文学的研究,以培养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和语言文字学研究人才为宗旨。

“七七事变”之后,闻一多随清华大学迁往湖南长沙,不久又与黄珏生、曾昭抡等11名教师带领200多名男同学,开始了“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大家每天步行60至80里,跨越湖南、贵州、云南三省,行程3000多里,历时68天抵达昆明。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6)

闻一多(蹲者)与“长征”的教师合影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时,由于缺乏校舍,文学院暂时被安排在昆明蒙自,在那里暂住了一个学期,于1939年夏又迁至昆明。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是朱自清教授,1940年由罗常培教授继任,1942年朱自清辞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由闻一多继任,实际上自1940年秋,闻一多就开始代理系主任一职,替代生胃病的朱自清教授主持工作。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7)

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1943年3月,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出版之后,闻一多对此极为反感,这源于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影响,他也在思考中国命运的走向。

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最初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联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由黄炎培出任主席,但时隔不久就由张澜出任主席,闻一多同时还担任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由此成长为民主斗士,始终处在反独裁的第一线。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8)

闻一多在治印

1945年,闻一多曾整理、编选和出版了一本中国现代诗人新诗选集——《现代诗钞》,此诗集共收录当时著名现代诗人177首诗,收录了草创体、七月派、现代派、学院派、抗战派和新月派等六个流派诗人的诗,而闻一多也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了“一二.一惨案”,时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关麟征镇压了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造成4人遇难,20余人受伤的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并走在出殡队伍的最前列,期间还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的真相,痛斥国民党反动军警的暴行,反对内战独裁,争取民主建国。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9)

联大中文系合影

1946年7月11日晚,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和夫人张曼筠外出看电影回家途中,被保密局云南站特务用美式无声手枪击中不治身亡,在时任昆明警备总司令霍揆彰拟定逮捕和暗杀的名单当中,李公朴被列为第一名,而闻一多被列为第二名。

李公朴之死并没有吓退闻一多,他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暴行,他为《学生报》刊出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1946年7月15日,李公朴追悼大会在云南大学举行,闻一多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参加,为实现民主建国而流血牺牲的李公朴送行,并且当场毫无畏惧地发表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他明知特务就暗藏在悼念的人群当中,依然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10)

闻一多在演讲

当日下午,闻一多又在《民主周刊》社主持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李公朴被暗杀的真相,再一次表明反独裁、反内战的严正态度,记者招待会于下午5时左右结束,闻一多与接他的长子闻立鹤步行回家,就在距家门口的不远处,被尾随而来的特务用美式冲锋枪扫射,闻一多身中八颗子弹当场殉难。

当特务枪响之时,已经年满18岁的闻立鹤本能地用身体保护父亲,结果身上也连中5弹,右腿被击伤,肺部被打穿,其中一颗子弹从背部穿过,距离心脏仅半寸多,经多方抢救,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

枪杀闻一多的凶手叫蔡云旗,时任昆明预备第二师谍报组组长,他并不属于保密局系统,而是隶属于云南警备司令部管辖,他在解放以后一次酒后吹牛中暴露,于1958年4月26日被江苏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闻一多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之人,因为其《最后一次演讲》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中,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曾学习过这篇课文,然而许多人对闻一多又是陌生的,对其一生经历和成就了解的并不多。

闻一多是什么派的诗人和学者(闻一多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11)

闻一多(油画)

闻一多在二十世纪末再一次火起来,完全是因为作曲家李海鹰为其《七子之歌》的首篇澳门进行了谱曲,当时为了迎接澳门于1999年回归大陆,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片中选中的主题歌,就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当澳门小女孩容韵琳以其稚嫩的童音领唱的《七子之歌》,随着《澳门岁月》播出之后,立刻唱响海内外有华人的地方,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深地触动了海内外亿万华人那颗柔软而火热的心,真是太有艺术感染力了,许多人又开始重新了解闻一多和他所创作的诗歌。

2019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和纪念闻一多先生,并向诗人、教授与民主斗士的闻一多先生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