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弟弟汪二保最后被杀了吗(明太祖手下的老好人汪广洋为何最终的命运是被赐死)

汪广洋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建立明朝时,就被召来效力这个人可以说是做人很厚道了,从来不得罪人,也从来不害人,总在老老实实地做官,但是就是这么个老实人,却总是被同僚打压,最后竟然落得被皇帝赐死的结局,为何这么惨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朱元璋的弟弟汪二保最后被杀了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的弟弟汪二保最后被杀了吗(明太祖手下的老好人汪广洋为何最终的命运是被赐死)

朱元璋的弟弟汪二保最后被杀了吗

汪广洋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建立明朝时,就被召来效力。这个人可以说是做人很厚道了,从来不得罪人,也从来不害人,总在老老实实地做官,但是就是这么个老实人,却总是被同僚打压,最后竟然落得被皇帝赐死的结局,为何这么惨呢?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后,明太祖认为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令他管理山东行省。汪广洋安抚新归附的百姓,使山东很快安定下来,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就在这一年,他又被召入朝中任中书省参政。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第三年因为李善长生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的中书省右丞杨宪专权独断,汪广洋不敢招惹,对杨宪总是模棱两可的,这其实也好理解,杨宪的做法他不敢否定,也不敢赞同,因此只好和稀泥了。不过这样杨宪也是不满意,于是唆使御史弹劾他不孝,因此太祖很不高兴,责备汪广洋后将他放逐回家乡高邮了。杨宪并不满意,再次弹劾后,汪广洋被贬到海南了。

后来杨宪事败被杀,被杨宪所害的汪广洋被召回,并被大加封赏,被封为伯爵。太祖对他赞赏有加,将他比作张良和诸葛亮。后来李善长因病辞官后,就以他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但是汪广洋仍然像以前一样,不敢得罪胡惟庸,在相位上从来不提任何建议,一切以胡惟庸马首是瞻 。明太祖气愤之余,有一段时间把他贬到广东做参政。

但是明太祖心中知道汪广洋这个人老实巴交,感觉他可以信赖,于是后来又把他召回朝中,后来再次和胡惟庸同为丞相。但是汪广洋仍然和以前一样,只是随波逐流,尸位素餐,只想着保持自己的官位而已,对此,明太祖心中渐渐不满,多次告诫他。

胡惟庸事败后,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曾经毒死了刘伯温,并且说汪广洋应当知道内情。太祖便过问此事,汪广洋回答:“没有这件事。”太祖大怒,斥责汪广洋结党营私,欺君罔上,将他贬到广南,当他走到半途,太祖怒气勃发,想到他这些年随波逐流,在当年就没有揭发过杨宪,因此下诏赐死。

在封建官场,要时刻注意皇帝对自己的看法,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和恶感都是也点点积累的,要想得到皇帝的好感,必须万分小心,千万不要让恶感一点点积累起来,一定要及时察觉,化解恶感。免得像汪广洋一样,都被皇帝屡屡告诫了,仍然懵懂无知。

人性总是欺软怕硬,身在封建官场,却总是想做老好人,和稀泥,这是不可取的。要想保住自己的安全,光靠听话,不得罪人,绝对是在南辕北辙。有的时候,你不和坏人站在一起,就算你不反对他,也是得罪他了,这也是杨宪为什么总和汪广洋过不去的原因。而因为你不反对坏人,当坏人倒台时,就算你不是坏人一伙的,也必定会遭到清算,这也是胡惟庸被处置时,为什么汪广洋最终也被赐死的原因。

身在封建官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必须要有点锋芒,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要争取一下。如果总是在韬光养晦,那么威望何在?可以装孙子,但是也不能太过了,总是装孙子,那么最终可能就真的成孙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