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

#我在头条搞创作#《道德经》逐句解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解读

物:天地万物。

混成:浑然天成。

先:在前面。

生:出生。

大意: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1)

所得

法:悬念法

事:不太了解的事物

情:迷惑,犹豫

人:所有人

这里造了一个悬念: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疑问

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浑然天成?什么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那肯定是道了。道生,一生二,二也许就是天地了?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2)

道是什么呢?

我以为肯定是事物的底层逻辑,是事物的规律,还能是什么呢?

底层逻辑

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

底层逻辑,指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

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个问题,就深入到了道的层次。

比如写作。

写作是什么?

是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得,目的就是给读者以参考,取得自己的一点目的,(这是后话)

所见,所闻,这两种自己能见,能闻,别人也能。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可以概述,可以重点叙述自己认为重要的,意思就是自己就当一次筛子,筛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写出来,呈现给看文章,书的人。这个筛选就是自己的工作。

所思,所得,是自己所有,非别人可得,就是文章的重点,可以大写,特写,想尽方法的去写。

一要让读者愿意看。

二要让读者有所得。就是得有料,有干货。

三要让读者非看完不行,每个字都有用,不看就感觉错失了一个亿。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勃利特。

每个人的所思,都是立足于自己的知识,阅历,所得都是立足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实践的,因此不同。

人常说,看书就是与智者对话。

深以为然。

底层逻辑,就是道的表现,我们要重视底层逻辑的思考,重视道的感悟。

底层逻辑,肯定是事物产生之前就有的,是混然天成的,知识我们缺乏挖掘的慧眼,才没有早点见到。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3)

规律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客观性规律:它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规律=真理: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受规律约束,彼此对立又互相联系统一。

规律就是老子说的道。

规律,有吗?有。所有说出来,写出来的规律,都是已经发生了的规律。只能说是过去已经完成的规律,不代表现在和将来。

规律有吗?什么规律?规律是什么?具体点!

老子给出了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什么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言传的道,都不是真正完整的道。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4)

有人用一个字把规律说清楚了,他就是易经的作者。

这个字就是“易”字。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据古文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5)

我的理解是,规律是存在的,但他在不断的变化,只可体味,不可言传。

言传的规律是过去的,可以借鉴,可以借用,但结果不会一样。可以用来研判,不可照搬。

有一个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变化,那就是易。

规律可用,你让人省去很多精力,比如天道循环,白天过去,肯定有黑夜,黑夜过去就会有白天,一年也有四季的轮转。我们大可以做出大致的研判,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知道了规律就是变化,就不会相信规律,就可以借鉴别人的规律,做自己的事情,有变化,在意料之中,对结果就不会有太多的依赖,就会有太多的期待。

道德经第五章逐句通俗讲解(道德经逐句解读)(6)

有物混成,先天而生,就是此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