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

致各位看官,梵观点经过一年的沉寂现在正式回归,感谢大家还没取关哈哈哈!

批量齐射,范围杀伤这种作战思路在冷兵器时代就已经是一种使用很娴熟的战法了。在准确性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让数量取胜吧。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2)

神机箭

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以后,很快发现火药不仅仅具有爆裂作用,而且控制燃烧可以使其具有反冲力,于是在宋代出现了将纸筒包裹的固体小火箭绑在弓弩使用的箭上以增加射程和破坏力,并在箭杆上装有的金属块来使箭簇在飞行中保持稳定。这是火箭武器的最早期阶段,我国另有一种很早就出现的名为“火箭”(Fire arrow )的武器是在弓弩的箭簇上绑有燃烧物或爆炸物等战斗部的“火箭”,与今日我们所理解的火箭本质上是不同的而真正意义上利用反作用力原理发射使用的火箭类火器最早出现在约1150年前后。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连年的交战使火箭技术逐渐被金和蒙古所掌握,于是当时各方兵工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火药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火药的配方有所改进,制造工艺渐趋成熟,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力也得到增强。13世纪蒙古在先后三次的大举西征中,采用了南宋的火器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当时在欧洲战场使用的火箭已有多箭齐发的火箭筒,这种集束式火箭发挥了绝大的威力,使欧洲人大为吃惊。当然在这几次西征中,阿拉伯人从中掌握了火药和火箭的技术,并进一步把它传入了西方。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3)

影视作品中神机箭的表现

经过几代的发展,这种技术在明代发展到极致,出现了多种联装的火箭发射装置,在对内对外多次战争战役都有使用。比较典型的例如一窝蜂、群豹横奔、百虎齐奔等各种发射装置。火力打击范围最大的当属一种320发联装的火箭车,多车联排,曰“神火万全铁围营式”,是为最早的实施覆盖打击火力的火器,一场战役发射百万余发火箭,根据药筒尺寸和装药量的不同射程约150米至500米不等,使用得法可重创敌军。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4)

BM-13型火箭炮

BM-13型火箭炮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叫做“喀秋莎”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装备的一型轮式车载火箭炮。BM-13型火箭炮采用载重卡车为底盘,安装8个导轨式发射架构成移动式火箭炮发射系统,可挂载16枚M-13型固体燃料火箭弹,战斗射程达8500米

研制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解决飞机武器威力不足的问题,俄国人着手开发航空火箭弹,并对固体燃料火箭弹的从事研制。

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并研制固体燃料火箭。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燃料火箭和射程达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РС-82型82毫米和РС-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随后炮兵用的火箭弹即根据两种航空火箭弹发展起来。

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以ZiS-6(吉斯-6)式6X6载重卡车为平台,为了尽可能多搭载火箭弹,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发射轨的指向与车头方向垂直,且只能做高低调整。该方式的方向射角的精度差,调整速度也慢。但是该试验证明了采用道轨式发射装置可靠,火箭弹的飞行正常,关键性技术的解决为苏联发展火箭炮打下基础 。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5)

BM-13型火箭炮的武器装备是由8个“工”字型发射导轨组成的发射架,每个发射导轨上下可卡住两枚M-13型132毫米火箭弹,每台BM-13型火箭炮同时挂载16枚火箭弹,可在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打出,最大射程8.5千米,形成的短时间密集打击火力。由于避免了炮筒发射火箭弹膛压高和高度加速的应力效应,采用导轨发射的火箭弹发射时承受的加速度小,火箭弹弹壁可以制造的较薄,增加了炸药填充量,因此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基本上相当于152毫米普通炮弹,适合打击暴露的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朝鲜战场加持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国力、火力和经济实力都不对等的战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为打赢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共有197653名志愿军战士长眠于异国他乡。特别是入朝作战的初期,由于出国作战我军准备不足,加上朝鲜当时温度极低,还有美军猛烈的炮火,导致我军损失惨重。我们没有绝对的制空权,没有制海权,缺乏重炮,没有装甲部队。

美军凭借强大的航空兵力量,常常对我军地面部队实施大规模轰炸机,除了投放常规的航空炸弹,还投放能够大面积烧伤的凝固汽油弹,甚至投放细菌弹等等,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而我军当时航空兵力量上同美军的差距巨大,空军组建不久,飞机有限,飞行员作战经验有限,空中作战只能依靠秘密入朝的苏军飞行员苦苦支撑,同美军进行空中决斗。入朝作战初期,地面作战上美军的优势同样明显,拥有大量的大口径火炮和各式装甲车辆配合作战。

由于火力太弱,我军只能用肉身去同美军的钢铁和烈焰去对抗。有的战役中,尽管我军在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将美军团团包围,有意将其一举歼灭,但美军依靠装甲兵力和强大的火力,硬是成功抵挡住志愿军的进攻,成功突围。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军突出包围圈,毫无办法。例如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打的“长津湖战役”中,以美军为首的6.5万多国部队,被宋时轮上将指挥的大约10万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包围。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6)

血战长津湖

按照最初的目的,原本是将分割其包围,逐个全部歼灭。最终由于天气恶劣,导致志愿军战士冻伤严重,加上补给不足及武器装备严重劣于美军而未能完成既定目标,歼灭战被打成了击溃战。美军利用志愿军火力上不足的劣势,以装甲车、坦克、重炮和机枪等重火力装备,摆成环形阵地,组成一道道火墙。使得我军久攻不下,围攻的第九兵团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突围逃走。而之所以没有能把包围的多国部分一举歼灭,究其原因还是和我军的火力不足有关。如果当时我军有足够的大口径火炮对包围的部队实施轰炸,结局可能就会截然不同。入朝作战初期,火力上的不足一直困扰我军。

直到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才火力上的全面弱势才逐渐迎来了转机,特别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到来。使得我军火力上的不足得到了极大的弥补,同时在其后的多次战役中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让美军尝到了被炮雨轰炸的滋味。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7)

进入80年代以后,火箭炮进入了高速度发展期,世界各国研制出了一批性能更加优越的火箭炮。苏联研制的BM-30式9K58“龙卷风”300mm火箭炮,配有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该炮射程可达70km,配有子母弹、化学弹和布雷弹,1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可抛出864枚子弹,覆盖面积可达60方平方米。火箭炮的发展也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1981年研制成功了M270式227mm多管火箭炮。该炮具有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不少北约国家都装备了这种火箭炮。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

M270系统是1976年由美国、德国和英国开始研制,其间法国和意大利先后于1979年及1982年参与了研制工作。1979年,参加研制的各国达成一致的备忘录,其中称M270系统由北约成员国共同开发,同时将该武器系统正式定名为“全般支援多管火箭炮系统”(后称“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该型火箭炮是在前苏联地面支援武器系统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据技术优势之后,美国及北约盟国为了应对而研制的一款地面支援火力打击系统,最初是由美国陆军导弹与火箭研究局承担主要开发任务,后来逐渐有北约其他国家加入进来参与其开发工作。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8)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

经过前后近七年的开发和测试,M270系统在1983年正式装备美国陆军和北约国家陆军。

M270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火控和配属管制系统,其火控系统主要由火控装置、遥控发射装置、稳定基准装置、电子装置和火控面板五大部分组成。其配属管制系统由先进的硬件系统和高效率的“软件系统”(即管制人员和配属设备)组成,M270系统采用了BCS班用计算机系统,这样,营射击指挥中心就可通过多种手段将进攻命令和打击任务直接下达到班一级火力单位,同时由于网络指挥手段的便捷和快速,使得指挥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了。为了加强M270系统的打击能力和对敌阵地确定能力,美陆军利用直升机、炮位侦察雷达、地面站、卫星定位系统形成了战场立体侦察和指挥管制体系。透过这种高技术手段,M270系统形成了战场多纵深和多平面的侦察打击能力。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9)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

M270系统由M933型运载车作为其作战载体,M933型运载车外观上象一种加长型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其车体80%为通用部件,车体满载之后最大重量为24700公斤。M933运载车爬坡度60%,涉水深1.1米,可爬越垂直1米的墙,可利用C-141B和其他大型运输机空运。运载车驾驶舱采用铝装甲结构,为乘员提供安全的弹道防护,车内安装的M13A1气体微粒过滤器装置与乘员防护面具相连接,可有效保护乘员不受到化学、生物制剂和放射性沾染物的侵害。M270系统的每个发射箱都含有六个火箭弹发射管或一个导弹舱,火箭炮发射管口径227毫米,管数12,战斗射速12发/50秒。

其最大射程为子母弹32000米,布雷弹40000米,末制导反坦克子母弹45000米。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5分钟,战斗行军转换时间2分钟,再装时间5分钟,时速64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该系统还装备有集体三防系统,能够有效防范核、生、化武器的打击。为了更有效的提升单位防护能力,M270系统在装甲和机动速度上都得到了加强,但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生存能力,美陆军还在战术上进行有关规定,这些将在后面做详细介绍。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0)

在作战期间,M270系统的初始校准时间需用时约8分钟,发射火箭弹时提高17--60分钟,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时则增加7--28分钟。在发射车运动时,如果稳定基准仪呈关机状态或没有经过稳定,就会失去确定阵地位置的能力。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根据规定,可以通过使用每运行6--8公里更新一次的数据进行修正。

M142自行火箭炮(海马斯)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军事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陆军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冲击一一敌人和战场的不确定性使重型化的美国陆军变得无所适从,M270自行火箭炮等类过于沉重以至于无法用战术运输机和重型直升机进行空运的装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轻型化”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可能性下降,而反恐战、城市战的可能性增加,美国陆军就必须被重新塑造成一支机动、灵活、可部署性强同时又战斗力强悍的作战力量,于是由重型到轻型的转型也就成为了必然。“轻型化转型”在本质上通过利用机动、火力短暂地瘫痪和削弱敌人,就为将短暂的优势转化为长久的优势创造了良机。在战场上快速协调火力和机动对于以最小代价迅速取胜是至关重要的。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1)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军开始探讨如何将一辆采用履带式底盘的、重达25吨的M270功能,分解在两辆5吨重的轮式底盘上,以此来获得一种将“精确机动”与“精确火力”深度结合起来的军事装备,而这种尝试最终导致了M142高机动轮式自行火箭炮系统的诞生 。

M142自行火箭炮体现了美国陆军有关“重型部队应变轻一些,而轻型部队应变重一些”的原则以及陆军发展战略中强调攻击能力的思想,该炮研制受到美国陆军部的重视。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关注M142自行火箭炮,因为海军陆战队有不再使用口径大于155毫米火炮的决定,又要获得理想支援火力,而现役迫击炮构成的火力范围有限。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2)

M142自行火箭炮所配火箭弹直径为227毫米,长3.93米,重307千克,其中弹头重154千克。根据不同任务需要,火箭弹可以选用不同的战斗部,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用途子母弹战斗部。该种火箭弹内装644枚M77式反装甲杀伤子弹药,射程为32~45千米。一门炮一次齐射可抛出7728枚子弹药,覆盖6万平方米地区,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 。

M142自行火箭炮系统可选择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底盘车上安装装有6枚火箭弹的发射器,另一种是安装一枚地对地战术导弹。此外,该火箭炮系统还采用模块化设计,与M270履带式火箭炮系统兼容 [15] 。M142自行火箭炮系统发射的火箭弹可由卫星引导,偏离目标距离不到1米,精度非常高 [16] 。作为多管火箭炮,M142可以发射陆军战术导弹,包括M270全系列的地对地导弹,主要装填6枚227毫米M26A2型重型火箭弹,还可以使用ATAMCS陆军战术导弹。火箭弹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组件和火箭弹末端用于稳定飞行弹道的小翼,具备精确打击的能力,在配备了增程增程火箭弹后,覆盖面积达到了80千米以上 。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3)

M142自行火箭炮如果把火箭弹发射器换为导弹发射器,还可以发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则最大射程达到300千米。这款弹药弹长3.96米,半径0.61米,弹翼1.4米,弹重1672千克,其中战斗部重454千克,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可实现超音速飞行。内装950个反装甲子弹头,可用于打击火炮、火箭炮射程以外的装甲集群、机场、运输队和地空导弹发射基地等大型目标 。

日本近期在日俄边境试射的就是这种货。

PHL-191型远程火箭炮(我军杀器)

PHL-191型远程火箭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当前最先进的远程打击火力之一。该火箭炮是解放军陆军当前最先进的远程打击火力之一。PHL-191型远程火箭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地更换发射箱,从而配备不同射程、不同弹种的火箭弹。据称,该火箭炮使用300毫米火箭弹时,射程超过150公里,如果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箭弹,射程可以轻松达到300-400公里。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4)

PCH191火箭炮还采用了8X8的轮式卡车底盘,机动性方面也是十分强悍的存在,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左右,及其强的灵活性,可让它在各种区域之间穿梭,对于火箭炮的生存能力有显著提升。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5)

自从2019年我们的PCH191火箭炮展示之后。就标志着我们在远程火箭炮领域已经突破了某些技术难题,就比如PCH191火箭炮弹药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样的好处就是极大的节省了发射时间,并且两个独立的发射架,就证明它有能力发射不同口径的火箭弹,300、370或750毫米的短程火箭弹,当面对不同任务需求时,就可采取针对性的打击,可将PCH191火箭炮发挥到最大作用。并且PCH191还采用了惯性、北斗和末端激光三种制导方式,在70至300千米内打击精度可保证在1米左右。

超远程火箭炮简介(从神机箭到海马斯)(16)

PHL-191齐射

梵观点:如果有一天PCH191和海马斯真的对上了,看官你觉得谁能更胜一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