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离婚真相 陈何芳靳娜

陈何芳,靳娜.“体验”有何含义[EB/OL].(2021-12-10) https://mp.weixin.qq.com/s/QdgPg8AEXGlBTYlJrxoOwA

何芳离婚真相 陈何芳靳娜(1)

何芳离婚真相 陈何芳靳娜(2)

全文共3242字,按照“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营销学-教育学”逻辑,探究“体验”的“词典含义是什么?哲学含义是什么?心理学含义是什么?营销学含义是什么?教育学含义是什么?”

关键词:体验;含义

摘 要:“体验”的含义非常丰富。语言学将其界定为“在实践中的亲历和感知”;哲学用其描述“主体和客体的多种关系状态”;心理学用其指称“心理活动以及情感反应”;营销学强调“用户体验决定用户黏度”;教育学用其揭示“过去对现在产生影响”。

“体验”与“经验”是类似概念,英文都可以翻译为experience,但“体验”的含义更为丰富,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表述重点。

一、语言学:在实践中的亲历和感知

作为日常概念的“经验”和“体验”具有共通性。“经验”和“体验”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语是同一个词;在汉语中,二者也具有一致的含义。《辞源》对“体验”有两种解释:一是“领悟”“体察”“设身处地”;一是“实行”“实践”“以身体之”。[1]这两层意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主要指内部心理感受,后者主要指外部亲身经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2]常见的与“体验”意义相近的词语有“体会”“感悟”“经验”“感受”等。可见,在人们的日常概念体系中,“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并感受事物,或者是指外界事物与情境引起了“我”的感受。亲历性与感知性是“体验”的核心要旨:它是个体对实践经验的亲历,也是人们在现有认知水平上对客观实践与事物的主观感受。而在学术领域,“体验”在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内涵,值得关注的是哲学、心理学营销学和教育学对“体验”的阐释。

二、哲学:主体和客体多种关系状态

作为哲学概念的“体验”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状态。在生命哲学家看来,体验是指生命体验。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具有本体论意义。其中狄尔泰、帕格森、齐美尔、海德格尔等对生命体验的研究最有影响。[3]例如,狄尔泰认为,“我们的生命之船仿佛航行在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上,每一个这样的瞬间都包括着实践的三维特性——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相互生成。每一次的体验(瞬间)都是生命的充盈和丰满。”[4]可见,生命哲学家把体验视为一种生命,体验是对生命的不断充实和丰满的过程。“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活动,是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各方面的亲历,或者是指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伽达默尔认为,“体验”是“内在于人的身体并改变人的身体存在形态的经验”。这里的体验不再强调主客体的分离、对立,而强调外界经验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分割的部分。[5]可见,“经验”和“体验”的显著区别就是“主体和客体”关系,前者是“主客二分”,后者是“主客融合”。“经验”是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简单来说,经验是一种生活经历,是生物学意义上或者是社会学角度的“经历”。但是,有时经验不仅仅包括纯粹经历性的事件,也包括主体在经历过程中生成的感受、体会与情感。当这些感受、体会与情感出现时,“体验”就产生了。所以,体验是经验的特殊形态,经验指向的往往是真理和常识的世界,它预设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对立关系;体验则是一种认识和领悟,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指向的是精神世界,是将个体的知、情、意与外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统一,形成整体意义的“实在”,强调主体和客体的统一。[6]

三、心理学:心理活动以及情感反应

作为心理学概念的“体验”强调心理活动和情感反应。人们谈到情感一般总要讲体验,离开了体验,情感或情绪问题根本无从谈起。在美学中,“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乐的情感。”[7]这里的体验指的是主体在欣赏外部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感受,往往伴随有欢快的情感。在文艺学中,体验指作家和艺术家通过亲身经历、尝味、思考和探索而对周围事物产生的认识。[8]人类的体验包括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骄傲、尴尬、羞愧、陶醉、失望、欢乐、沮丧、喜爱、憎恨,还有日常琐碎的经历带来的感受。[9]可见,心理学的“体验”具有自我概念的引申意涵,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心理因素所推动的心理活动。[10]

四、营销学:用户体验决定用户黏度

作为市场营销学概念的“体验”强调“用户体验”。此时的“体验”是指消费者基于已有知识或经验,对现场亲身经历所做出的感觉和评价,涉及情感认知、思考、行为等一系列心理反应。[11]营销学的“体验”含有建构主义的身影,强调用户作为消费者的视角,关注消费中主体的感受,以及对于产品效果和功用等的评价,有利于发现产品质检部门自身难以发现的问题;而顾客后续的消费行为,也能间接反映当前的产品体验满意度。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各种服务,对于提供服务的个人或组织,有效的服务管理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12]用户体验决定了用户黏度,良好的体验能增强用户对于品牌或产品的忠诚和信任,进而有助于对产品形成依赖,产生再消费的期望。鉴于“体验”的重要意义,商业领域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倡导加强客户体验管理,比如预见问题产生、优化客户运营、完善服务流程、独特客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等。客户真实需求的达成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

五、教育学:“过去”对“现在”产生影响

作为教育学概念的“体验”强调“过去”具有教育性价值。“体验”一词,最早是狄尔泰的用语,是指生命进程的“过去”作为某种力量,对“现在”产生影响的最小单位。[13]体验具有个体性,强调体验也就强调了“个人”在教育中的核心意义。个人既是群体、组织、国家和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教育的“最小单位”,即教育中不能割裂人的不同侧面,而要做“个人之内的系统性考虑”。比如从时间的教育性来讲,个人过往经历会影响现在和未来;从空间的教育性来讲,个人空间变换会带来视角转变和阅历积累;从人际的教育性来看,人生不断“遇见他人”也都蕴含着正面或负面的“榜样”示范价值;从“经事”的教育性来看,所谓“经事长志,历事成人”,做事具有修炼功力和修养内心的意义。仅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看,“经验”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体验”的体察性和内省性,更能保证“教育素材”的“继往开来”性教育成效。

总之,“体验”比“经验”含义更加丰富:语言学突出其亲历性和感知性;哲学强调其主体性和客体性;心理学描述其生理性和情感性;营销学挖掘其问责性和改进性;教育学凸显其素材性和建构性。不同学科视角展示了“体验”概念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学习体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转引自张相乐.论作为心理学概念的体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

[2]《辞海》编委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624.

[3][10]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11.

[4]威廉·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52.

[5][德]伽达默尔著,王才勇译.真理与方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4-85.

[6]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92-99.

[7]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25.

[8]薛锋,王学林编.简明美术词典[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19.

[9][德]宝莱恩,等著.王国胜,等译.服务设计与创新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47.

[11]HolBrook M B, Hirschman E C.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2,19(2):132-140.

[12]温韬.营销问题[M].商务印书馆,2012:9.

[13]张鹏程,卢家楣.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心理学探新, 2012(6):48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