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

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的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这是国民党的思想,我们决不能承袭。”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出处:“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公元前六三三年,晋楚发生了城濮之战。战前晋文公向他的舅父狐偃问计,狐偃主張用欺诈的办法。晋文公又用这一主张问策雍季。雍季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雍季的意思是说,要是弄干水池捉鱼,难道提不到鱼吗?但到明年就设有鱼了。放火焚烧山林草莽去打猎,难道还打不到野兽吗?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由此可见,欺诈的办法虽然可偶然用一下,但将来就不能再用了,这不是长远的办法。

浅解:“竭泽而渔”就是弄干水池捉鱼。后来人们常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毛主席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使用“竭泽而渔”这一成语,意在告诫全党在边区经济困难的时候,只能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来解决困难,批评了有些同志只顾政府和军队需要而不管人民困难的错误作法,強调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