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

“验光需要那么久吗?”

“三分钟搞定的验光靠谱吗?”

“怎样的验光算是靠谱的?”

……

这是很多伙伴经常问到我的一些关于验光的问题。要配好一副眼镜,验光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怎样的验光算是靠谱的,这是一件很难下定论的事。但是3分钟搞定的验光流程,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不靠谱。

标准的验光流程有十几步,仅仅是个别步骤就需要三分钟以上,一共只花三分钟,这样的验光必然是敷衍了事,对别人的眼睛不负责任,又怎么可能配得出一副好眼镜呢?

验光需要多久因人而异,但是验光需要的步骤却是一个都不能少。我特意将标准的验光流程和我们自身的一些验光流程整合了下,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

(备注:第2步音乐热敷与第15步对笔尖是我们自己原创的)

1.问诊

了解顾客的年龄,职业,戴镜史,既往史以及配镜目的。

2.音乐热敷(自创)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1)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2)

4.旧镜参数及视力检查

A. 旧镜参数检查(包括球镜、柱镜、轴位、瞳距瞳高以及顾客的佩戴习惯)

B. 旧镜视力的检查(初次戴镜者需检查裸眼视力)。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3)

原来佩戴眼镜参考数据

5.主导眼检查

提示顾客注视视标双手交叉,两手之间孔的大小应在鸡蛋大小,从小孔看视标能看到的为主视眼。

6.瞳距的检测

应让顾客自己双手持瞳距仪,像戴眼镜或望远镜那样注视里面的绿灯,检查单眼瞳距应关闭另一只眼。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4)

标准瞳距仪

7.客观度数置入

将电脑验光结合检影验光的结果,按先球镜后柱镜的步骤置入,柱镜置入前应先调整好柱镜轴向。

8.远雾视

A.投放0.2—0.3视标;

B.以-0.25DS逐渐递减到所选视标模糊,看3-5分钟;

C.根据视标变化酌情增加雾视量。

9.散光盘确定散光

A.打开右眼,关闭左眼;

B.,投放0.2~0.4视标,将球镜试片逐步递增-0.25(远视递减 0.25D,同时更换视标,直至被检眼能看清0.6;

C.投放散光盘视标, 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的标线方位,以30度法则,确定柱镜片的轴向, 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片焦度,直至散光盘各轴向视标清晰一致;

D.投放视力表,改变球镜直至达到最佳视力。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5)

散光盘

10.单眼红绿平衡

A.投放红绿视标,提示先看绿色背景里的视标,再看红背景的视标;

B.红清加负球镜,绿清加正球镜到两者等清;

C.如果两者不可等清保持绿清。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6)

11.交叉柱镜确定散光

A.投放斑点视标,先和顾客交代一会儿会看到两面:让顾客比较是一面清楚,还是二面清楚,还是两面差不多;

B.精确散光轴位遵循追红原则,散光小于1.00D遵循进十退伍,如果大于1.00D遵循进五退三原则;

C.精确散光度数遵循先减后加原则。

12.二次红绿平衡

A.投放红绿视标,提示先看绿色背景里的视标,再看红背景的视标;

B.红清加负球镜,绿清加正球镜到两者等清;

C.如果两者不可等清保持红清。

13.双眼平衡

A.双眼同时雾视0.75--1.00D,投放0.6--0.7单行清晰视标;

B.比较双眼清晰度(亮度)的差别,始终在清晰的一眼上增加 0.25到双眼清晰度一样,

如双眼不能一样请保持主导眼清楚。

C.确定试戴度数。

14.Worth四点检查

投影沃氏四点:让顾客看几个点或图形。

记录结果:看到四个正常记录为正常,看不到红色记录为右眼抑制,看不到绿色记录为左眼抑制,看到五个记录为融像障碍。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7)

15.对笔尖 (自创)

通过对笔尖的速度和准确度评估被检查者近用立体视是否正常。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8)

对笔尖

16.试戴

让顾客远近试戴,评估佩戴的效果是否适应,针对顾客出现的问题予以调整。期间可以试着走楼梯,看黑白格评估是否有变形移位等不适应症状。

第一次验光需要做什么(验光需要那么久吗)(9)

试戴

17.出具处方

根据检测情况结合顾客佩戴需求,与顾客的沟通视力情况,以舒适度为主,确定处方。

18给予建议

针对顾客视力情况,给予顾客相应的配镜建议以及视力训练(或治疗)方案,并嘱托顾客注意事项。

如果顾客情况特殊可以加入调节功能检测和集合功能检测做视功能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配镜方案以及训练矫正方案。

以上就是常规的验光流程,不过经验丰富的验光师验光时都不会机械的按照顺序来执行,因人而异,会有所调整。

验光是一件以人为核心的工作,机器只能作为辅助,最终确定度数都是需要结合配镜者的使用场景,习惯,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OJO眼镜网小编提醒您不能机械的以仪器的数据为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