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

1380年,胡惟庸被人揭发谋反,一场前后历时十年,波及李善长、朱亮祖、郑遇春等一公二十一侯的政治大清洗正式开始。胡案之后,朱元璋发布了《昭示奸党录》,表面上将矛头对准了这些勋臣的作奸犯科,其实是将政治动荡的一切根源归结到了丞相制度。在充分的舆论动员以后,废除丞相制度也就水到渠成了。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

从此朱元璋就坐稳了劳模皇帝的一号交椅,他在圈子里的统治力如同张怡宁之于乒乓球,这一地位直到玄烨、胤禛们出现才有所动摇。丞相制度的废除其实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古时候的皇帝为了抑制相权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另设内朝,因为丞相的开府治事,其影响力对于内廷有限。自汉武帝开始,君主启用了大量尚书掌管机要,这里的尚书不同于我们熟知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书,而只是在宫中主管文书的秘书。

但是任你和皇帝再亲近,也是官大一头压死人,假如冠军侯没有骠骑大将军的头衔只会是未央宫里暖炕头的美少年。为了让这些小秘书能指挥调度外朝官,汉武帝开始以“加官”的名义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地位。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2)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一批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多加大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的头衔,最终形成了足以对抗外朝的中朝官体系,设在内廷为啥不叫内朝官呢,因为内朝摆明了是指禁中的宦官,根据与皇帝的亲疏,他们疏于宦官,而亲于外臣,所以处于中间地位。

如果说使得相位虚设,事归台阁的尚书台是君权通过内廷来对抗相权的第一次尝试。那么源自魏晋,在隋唐正式成为定制的三省六部制则是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的另一种尝试。三省之中,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三省各自有负责的部分。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3)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却都是不完整的宰相,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笔者试着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为一个皇马的19年球迷,经历过隔壁最辉煌的时代,梦三巴萨中,缺了梅西就少了会当凌绝顶的强,缺了哈维、小白、看穿、教授这一帮本土帮就少了Tiki-taka的魂,缺了瓜迪奥拉就会少了谋定而后动的稳,换言之缺了谁都不完整。

回过头来,我们看到两宋的两府三司继承唐制继续分割着相权,不过靖康之后国家危亡,需要更多的政治、军事强人,宰相权力再次扩张,终元一代,中书省独大,相权彻底膨胀,废立皇帝几如儿戏。明朝前期承袭元制,胡惟庸所任即是中书省长官。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4)

北宋两府三司的相权分割

如果历代君主对对抑制相权采取了保守疗法,那么朱元璋则动用了外科手术直接摘除了病灶。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这句蜘蛛侠中帕克叔叔的名句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责任越大,能力也就要求越强。我们以1384年的某一周举例,这七天里外无战事,内无大灾,朱元璋仍需处理3000余件事务,批阅奏章1400多份,如果考虑那是一个非信息化办公的时代,这个强度即使対飚如今头发最少的BAT程序员,也足以说出论加班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当然老朱不是漫威的超级英雄,这种负荷即使是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他说出:“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后,内阁诞生了。1382年,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君主的顾问。他规定凡入阁官员必须是翰林出身,到了后来不仅阁员需要翰林出身,就连六部长官不能例外,有明一代,科考之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这里。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5)

明代政治架构

太祖、成祖父子两代皇帝,事必躬亲,内阁仅仅充当了文字秘书的作用,阁员都是五品官吏,朝堂上影响力也较小。直到那位当了二十年太子,做了一年皇帝就嗝屁的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召礼部侍郎杨士奇的入阁,以这为分界点,大量的尚书、侍郎开始入阁辅政,阁员的品秩大大提升。加之成祖之后,历代明朝君主勤勉程度直线下滑,内阁的事权也愈来愈重。

明中期以后,大学士虽然在本身品级上仍低于六部尚书,但由于入阁的官僚往往有正二品的六部长官的兼职。后来便规定以尚书衔入阁的大学士,加官至一品,而到了中国古代少有的坚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时,更是明确规定,内阁班列六部之上,六部只是内阁的执行机构,乃至有人觉得内阁长官即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内阁之权又是怎么从文字处理转化为具体的事权的呢。这要从朱棣的孙子,公认的明朝治世仁宣之治的主导者明宣宗朱瞻基说起,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传承,特别注重继承人的优劣,胤禛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除了他的隐忍和能力,康熙对胤禛的儿子弘历的看重也是一大原因,这种父以子贵的案例在明朝也有一例,那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在军功卓著的弟弟长达二十年的算计下,他能安全上岸,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朱棣对朱瞻基这个孙子的看重。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6)

明宣宗朱瞻基

所幸明宣宗倒也不负爷爷的期望,在位十年,休养生息,勤政爱民,虽然有个蛐蛐皇帝的戏称,但也是明代能排的上号的英主。

如果说朱元璋奠定了明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基本架构,朱棣确定了宗室安排方式,那么朱瞻基就是确立了皇帝、内阁、宦官互相制衡的政治体系。所谓富不过三代,说的是随着时间和后代能力的变化,再好的家业也容易消亡,朱明的天下来到朱瞻基统治时期时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朱瞻基虽然勤政却也不能和两位祖字辈的人形外挂比精力。为了简化业务量,他安排内阁官员代为浏览奏章,并在上面提出处理意见,这就是内阁权力的源泉——票拟。

奏章都让臣子看了,朱元璋强化君权的设想是不是化作泡影了呢?显然不是,注意票拟只是处理的建议,所谓建议,就是说执不执行还是得看君主的意见。作为一个让奏章先在内阁过滤了一遍写上内阁建议后流转到皇帝手中的程序,显然是不完整的。要完成整个行政步骤,仍需要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笔表示同意,这一流程被称作批红。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7)

批红本来是皇帝压制内阁的一道砝码,但是前文所说明朝帝王的业务能力和劳模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直线下降,又有许多君主年少登基,啥都不懂的情况下孤儿寡母不想被官员们牵着鼻子走就只能在内廷找帮手。宫女是万万指望不上的,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勒死,嘉靖别摸喉咙了,说的就是你。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8)

既然宫女不行,那就只有太监了。明宣宗一登基就在宫中设置书院,教太监写字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太监们需求不是很大,黄金屋却是内廷这些穷苦出身人一辈子的追求。受过教育,不被文官集团所重视,又与君主挨得近的宦官自然成了皇帝最方便的助手。

当然任何行业都有三六九等,太监也不例外,宫中杂务人员众多,太监也有自己的机构组织。明代内廷共有十二监、四局、八司,而其中权位最重的就是司礼监。前文所说的批红权由于明中期帝王的懈政,长期被司礼监秉笔太监所掌握,秉笔太监不止一位,按照权位大小也分为首席秉笔、次席秉笔等。但就算是替天子批试卷的首席秉笔太监也不是司礼监的老大,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管着皇帝的印章,秉笔太监的批示也需要经过掌印太监的审核,皇帝的批红权也被拆分成了两部分。为什么清朝太监干政较少,你想啊,有乾隆这么一个题字盖章补丁专业户,每次兴致一来却发现写个字盖个章还要看太监脸色,这不是磨人嘛。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9)

盖章狂魔 补丁专业户

玩笑话我们收一收,由于明代特务政治横行,两厂一卫中,西厂并不常设,电影龙门飞甲中厂花提督的就是西厂,同时锦衣卫又在大部分时间被东厂所压制,一般来说为了在司礼监内部形成制衡提督东厂的均为秉笔太监中的二三号人物担任。但是嘉靖以后提督东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越来越多,以黄锦、冯保、陈矩为代表的东厂厂公同时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可以说是几乎站在了宫斗戏中的不败之地。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0)

然而几乎毕竟不是完全,明代宦官干政虽然严重,上至中央下至朝堂无不受其余毒,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够如汉唐以来的大太监行废立之事。这是因为明朝诸帝虽然对于政务的热情不高,却也都知道太祖废掉的丞相,宣宗分割的批红和票拟都是为了更好的强化君权所作出的措施,即使明武宗专注于cosplay,明世宗钟情于修仙,明神宗醉心于敛财,几十年不上朝理政,也不耽误他们对于政权的控制,刘瑾被称为立皇帝,建立了在东西厂之上的内行厂,最终武宗觉得他有倾覆皇权的可能,一份诏令就将他所有党羽连根拔起,比之如今公司辞退员工不会困难到哪里。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1)

万历初年的大太监冯保被明神宗称为大伴,作为张居正在宫中的有力支持者除了构陷高拱收受贿赂以外并没有大的过错,可就是因为这辆张居正为首、李太后和他辅助的三驾马车高效运转,不仅使得大明回光返照,更使得万历年过二十仍旧是一个名义上的虚君,张居正一死,万历再没了拘束,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的冯大伴自然也被皇帝一纸调令发往南京守陵去了。

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朱棣作为雄主可以大权独揽,做到君权的极度强化,然而作为其后代必然不可能个个都有草创时期的坚韧与能力,那么怎么延续君权的集中强化呢,有些朝代选择了外戚如两汉,有些朝代选择了宗室如魏晋,而明朝则选择了完善的文官集团,可是文官集团也会随着政治流程的细化而获得更大的事权——即所谓的票拟,为了抑制内阁这个文官集团的代表皇帝选择了最容易信任也最容易去除的宦官,通过让他们代行一部分君权——批红的权力,顺利将数万名太监化作了深居内宫的帝王的眼和手。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2)

无论是监军、敛财、督查、行政都是皇帝意志的体现,一些见不得阳光的事都有了具体的人去执行,内外朝之间、请浊流之间、皇帝和官僚之间都有了制衡,又因为明代太监的事权源自批红,且没有具体的兵权,一旦丧失君主的信任,就会丢掉安身立命的本钱,之所以明代宦官乱政如此严重却又始终在君主的可控范围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往往看到了明世宗明神宗数十年不上朝,却没看透票拟、批红的分割背后是相权持续弱化,君权不断强化的博弈,明嘉靖后至万历中期是内阁首辅权力不断强化的时代,然而严嵩一顿构陷就能送首辅夏言去死,他自己当了朱厚熜20年的忠犬,肥了嘉靖也肥了自己,终究躲不过抄家的命运,徐阶、高拱算清流吧,同样都沦陷在政治斗争之中,张居正堪称明代网红首辅,无论政绩还是权力均是历届首辅之最,但他的权力不仅仅是票拟之权还来自于代行君权的李太后的分享和掌管批红权的冯保的支持,即使这样这个明代唯一活着成为太师的权臣还是在死后被抄没家产。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3)

明代首辅含南明在内一共90位。其中死在任上的20位,正常退休的39位,被皇帝杀的有4位。被罢黜或者降职的27位。这里面还包括南明的20个首辅。抛开历史动荡的时期,其实大部分首辅的结局还是不错的,而这些带着少保、太保头衔致仕的阁老往往也处于阁权并不显著的时期。可见嘉靖以来历任首辅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正是因为阁权冲击到了君权,奸滑如严嵩,强权如张居正都躲不开这个雷区,又遑论其他人。

也正是因为明朝的首辅命运与其实权大小息息相关,万历中期以后,首辅权力缩小,其政治命运就又安稳了许多,明朝作为中央集权的极致,从内阁首辅和掌印太监一斗就倒的政治生命可见一斑,而下一个在这方面超过明朝的时代则要等到雍正以后开设军机处的清朝。

明朝朱瞻基当皇帝了吗(为何说明朝君权高度强化)(14)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