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全部(源出三门峡的成语或典故你知道几个)

在唐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上,因为历代的首都大部分都是长安和洛阳,故而地处两地中间的三门峡地区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从远古的仰韶文化到春秋时期的虢国,再到汉代诞生于函谷关的弘农郡和北魏时初设的陕州,无不拥有光辉而灿烂的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诸多史迹见诸《二十四史》,也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流传千古,其中就包含有大量的传说和成语典故。

这些传说和成语典故有的比较常见,也有的比较生僻,小编在此作以总结,可能仍然不够全面,欢迎补充。通过这些成语或者典故,让我们来了解并感味三门峡的厚重历史。

夸父逐日(传说)

夸父逐日的故事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列子·汤问》。

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全部(源出三门峡的成语或典故你知道几个)(1)

曾经的三门峡

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又将山西一侧的一个渡口命名为大禹渡,还在黄河两岸建立禹王庙,三门峡市至今则有禹王岭和禹王路。

中流砥柱(砥柱中流)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该文写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三员大将,分别叫做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因为战功卓著而骄傲跋扈,引起了晏子的不满,于是他建议齐景公早日将三人除掉以消除祸端。

齐景公派人给三人送去了2只又大又鲜的桃子,并说谁的功劳大就可以拿走一只。三人于是开始争功,公孙接与田开疆都说了自己的功劳,并先后都取走了一只桃子。古冶子一看桃子没了,便说:“我曾经驾着马车和国君渡河,一只大鼋(鳖)突然咬住左边的马,向下钻进河中间急流的砥柱之下。在这紧要关头,我纵身一跃潜入水底,游了九里之遥,才奋力杀死了大鼋,并救国君脱了险。难道我没有资格吃一只桃子吗?”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全部(源出三门峡的成语或典故你知道几个)(2)

二人听后自觉功劳没有古冶子大,不该如此不知羞耻地贪婪,羞愧难当,于是先后拔剑自刎。古冶子见二人都死了,便说:“我们三人原本亲如兄弟,现在他们却因为我的话被逼死了,如果我还继续活着,那便是不仁、不义、不勇。”说完也拔剑自刎。

成语典出于此,故事中的砥柱可能并不是三门峡的砥柱,但是三门峡的中流砥柱确是闻名中外的,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中流砥柱位于三门之下的黄河激流之中,历经几千年冲刷却巍然不倒,相传它是大禹治水时留下来的镇河石柱,又传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砥柱岛又名“朝我来”,是峡谷中的导航航标,上游来船驶出三门之后,一定要将船头对准砥柱岛驶去,在船就要触碰到砥柱岛时,便会被一股巨大的回流推向两侧,从而安全驶出这一片水域。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全部(源出三门峡的成语或典故你知道几个)(3)

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砥柱岛的附近原本还有两座小岛,砥柱岛在最南侧,中间的叫张公岛,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姓张的老艄公,他看到这一带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惨祸,便在此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来往的船只导航。传说岛上还有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故该岛又名炼丹炉;而最北侧的一座岛叫梳妆台,因形状酷似妇女的梳妆台而得名。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全部(源出三门峡的成语或典故你知道几个)(4)

1957年4月,三门峡大坝开始修建的时候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和梳妆台已被炸毁,至今唯有砥柱岛和张公岛尚存,贺敬之为此曾作《三门峡——梳妆台》一诗,而郭小川也写有《三门峡》一诗。

今天的三门峡市区砥柱路、六峰路的名称便来源于此。唐赵冬曦《三门赋》:“砥柱山之六峰者,皆生河之中流,荩夏后之所开凿。其最北有两柱,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