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练字技巧(写字)

一一我的一点感慨

我为什么写字?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1)

2007年,我旧泉坊农村的房子盖好后,想给家里挂几幅字,于是我找到了同学杨涛说了此事,扬涛回话说索字要付费的,我不大理解。我想你们也不是多大的个书法家,能挂你的字,就是对你的欣赏,还要钱,而且还是高价钱,我接受不了这个行情,接着第二天我就去购买了文房四宝,不到一月的时间,我写的“闲云野鹤"四个大字挂在了客厅,字写的歪歪斜斜,咋看咋不是一回事,,这不叫人笑掉大牙吗?这就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光屁股撵狼,胆大不知羞”。哎,丑就丑吧,俗话说得好,自己的娃再丑,他就是自己的娃,再丑也看着亲……

由于这一幅丑陋的处女作,激发了我要把字写下去的决心,刺激了我要把字写好的各路神经。然而事情往往与你想的恰恰相反。几年、十几年,我的字越写越丑,越写越感到原地踏步踏,今天写的不如昨天写的,今年写的不如去年写的,心里急得慌。我一直在啄磨着是写下去呢,还是算了吧,不要自做多情。写着想着,想着写着,我忽然明白了:我的初心就是写字,不是为书法家而来的,我就是玩,我就是沒事找事干,闲着度时光,写好写不好有什么关系,再说人家写了一辈子的字,才成了个大家,我就是个半路出家的还想入非非,岂不可笑,我怎么能忘记我的初心呢!不忘初心,不去攀比,写好我的字,而不是写成“书法",甚至写成"书法家”。

字真不好写,我有深刻的体会。我在写字上也是不惜代价的,有一种叠床架屋,好高骛远,笨狗扎个狼狗势的姿态。一开始写字,我就在书店里,地摊上见有书法书就买,买不到的就上百度去搜,几年来,不知不觉中书架上全塞满了书法书籍,有汗牛充栋之感。毛笔也由几支买到了上百支,写秃的有,没打开笔盒子的也有,各种书法用纸应有尽有,这种架势远远超过一个“半路书法家”的摆弄和金钱支出。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2)

势扎到了,就认真地去写。白天写,晚上写,半夜鸡叫写,往往是不知功到处,但觉写来安,为求一字正,耐得半宵寒。智永和尚闭门习书三十年,临真草千字文八百份,写秃笔头十大筐,我小小之辈岂敢偷懒。哎,写的我颈椎不支持,腰不支持,屁股不支持,精力不支持。有时候写下来头昏脑胀,四指麻木,腰圈背驮,站不起来,但还不能搁笔,还得挣扎去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匍匐前行。我写字的十六字笨办法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压坏板凳,就地成佛!”书上说,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延年益寿,我的感觉它使人精疲力尽,有时真力不从心。所以说写字不光是个技术活儿,它还是个力气活。写字不单单是写字,它还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学功底的体现。你要把写的内容,古文古诗古句弄懂了才能写得出,所以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是修养。写字也是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个人修养的表现,你站得高,境界高,写出的字就立意高,就不同凡响。

书法和写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写字是靠练出来的,而书法是靠养出来的。

写字是一种简单的书写,字体清晰透明属一种语言交流工具,不需太多的讲究。而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写字只能说是个人学习的一种本能。而书法讲求的是意境,在为字体作更高层次的艺术升华,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我写字写了这么多年,对这些似乎都懂,但就是把字写不好,入不了意境,升不了华,只是泛泛的写而已,特别对楷书,找不到感觉,对那些笔顺毛划的要求如:"点"头尖尾圆腹平,“竖”有垂露竖,悬针竖,,“撇"要一波三折姿态,“钩”要做到平、锐、满,等等楷书八划的要求较能理解,但写不出来,一写就走样,越写越不像。启功先生说,“临帖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怎么临都是别人,一种是怎么临都是自己”。我就是怎么临都是自己的那种人。临着临着就放弃了楷书的学习,久而久之,楷书就被我弃之门外。所以大家说学习书法要以楷书入门学起,楷书写好了,后边的行草就会左右逢源,迎刃而解了,而我偏偏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写出来的行书草书咋看咋不顺眼,有时候总觉得就有那么一笔写不到位,深感这可能就是楷书没有写好的缘故。有时候给自己打圆场说,沈鹏是国家书法协会主席,也没有写好楷书,他的草书行书写的照样超好,那我这个小小写字人也就可以蒙混过关了,再说,古人评论怀素的草书比之张旭的草书,就差那么一小步,就差在怀素的楷书没写好,那怀素也不是大名鼎鼎的草书之王吗!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3)

砚田耕耘契不舍,墨海俯仰小神仙。写字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比如你今天要写什么作品,备好笔墨纸砚,是日也,时和气润,神融笔畅,纵笔书之,不问工拙,天真自然,趣味难得。当一幅作品写得满意,没有失误,且出乎意料之外,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在这里我想说,写字是一种享受,但也非常枯燥。我写字写到老都写不出个眉字眼来,但是兴趣在路上。正是:

门前栽草如花赏,

壁上粘碑当图画。

小屋小舍得静趣,

一横一竖自风流。

远离庙门读闲书,

静卧陋室写清贫。

他人写字是书法

我辈书法是写字。 书法学习需要时间的保证。虽然书法讲究悟性、天赋,这些先天的东西其实各人都差不了多少,最终还是落实到比耐心,比时间的投入上。耐心就是要做好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准备,深刻领会书法的精神,要对书法有感觉,或者说要“来电”。这个需要很多时间的投入,去不断的领会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苦练,我的字终于挂在了他人的墙上,有一种成就感,也有一种脸红感。人常说,“贼怕上房,字怕上墙”。字一上墙就裸露无遗,是好字还是丑书一清二楚。几年后我还编了本巜梦的记忆》一书,把我写的字编辑进去了,真有欺骗不懂字的人之嫌疑。有人就恭维我说,“还不知道你能写字,还会书法,,没有听说过你写字,还一鸣惊人”。我便老实谦虚的说:“我写字才开始,以前没写过,退休后没事干,磨时间的。”有人说,字写的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靠天才,一种是靠苦练。我认为字写的好的人,这两方面都要具备,才能把字写好。多年来,我深感什么事都好干,唯有写字最难,如登蜀道,难于上青天!我跪地折服了这门艺术,它确实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艺术是需要天生、天才、灵性、悟性,这几方面都要具备,然后才是苦练,才是功夫。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写字这个活,有时功夫到位了,铁棒未必能磨成针。写字它绝对不是起牛圈,用些力气能把牛圈做得干干净净的,但用力气就不一定把字写的漂漂亮亮! 为了追求书法的飘渺之美,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像追求一位心仪的美女一样,终生苦苦求索。然而,最后能得到“金屋藏娇”的却寥寥无几。这更增添了书法艺术的神秘性。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4)

有人写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辈子,力没少出,工夫没少下,距离“书法家”三个字还很遥远。我认为世间的事情一般成功是用秒、分、时、天、月,来计算的,而书法的学习是以“年”来计算的,写了10年的字,那叫才起步,写了30年的字叫入门,写了六七十年的字,才是人书俱老,或者可称为“书法家”,就这还应具备先天的灵性和后天的悟性相结合的优势互补才可成功,否则你熬油费火一生也不过是个“写字匠”罢了。奉劝那些爱好书法的人,从小立志,趁早动手,向“书法家”一路进军,勇往直前,到达彼岸!

最后说说拜师问题。人都说学习书法要拜师的。但我就是走不到书法大师面前屈辱的下跪拜师。拜师无可厚非,要下跪难以接受。拜,就是向大师学习,为什么要跪地呢,那其不是侮辱人格吗,学生就那么下贱吗?所以我没有拜过任何大师小师,当然你大师肯定比我高明,懂得多,你写出来的字叫“书法”,我们写的字叫“写字"。我向你们学习可以,我不会去跪地拜你,我只拜古人、古书、古师、古帖,他们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大师,真正的佛。所以我没有拜过今天的所谓的书法大师,也只能自学而不成才了。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5)

最后摘抄“书论”一段话,供欣赏

何谓字好”?答曰:“经久耐看的字就好,越看越好看的字就更好。”书法是艺术,必讲究其“味”,即“书味”。这种“味”能使人“赏心”,这种“味”就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书法艺术讲究的“味”,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种“意味”,一种“情调”,一种“趣味”。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宣纸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产生“愉悦”的感觉,“亢奋”的心理,不但“悦目”,而且“赏心”,甚至无法用语言来直接表达这种“愉悦”的味,这种“兴奋”的心,只能用一些玄妙的比喻来表示这种感悟的赞叹。诸如,“龙飞凤舞”,“铁画银钩”,“清风厉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清风出袖”,“明月为怀”,“游烟连云”等等。这种赞美而且还往往是“书不尽意”,给欣赏者留有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一幅耐看的书作,总是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欣赏者,能刺激你的心灵,使你产生种种感悟、种种联想、种种味道。这种种“味”,就是书法艺术的“意境”。

关于“意境”这个词,《辞海》解释:“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一般哲学书上的解释:“意境是主观思维(意)对客观存在(境)的反映。”《清明上河图》,杨柳轻柔,水波荡漾;长桥卧波,舸舰云集;驼马如龙,人群喧嚷;商店如林,摊贩杂陈;轿抬贵妇,马拥高牙;珠玑列市,满目繁华。完美的巨作,深沉而高妙,妙不可言。书法亦然,看看那《兰亭集序》、《古诗四帖》,看看那当代书家沈鹏的《行草千字文》,活生生的线条,妙趣无穷的字体,虚实相生的布局,五彩缤纷的墨色,达情性益心灵的风神,处处表现出一种吸引人打动人的“书味”。书法家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全部以肢体的运动而表达为可视的形象这一妙理。这也就是书法的线条富有生命,有面貌、有感情,在流动、在飞舞,吸引人、打动人的妙理。这也就是书法线条表现出的“书味”。书法的“味”更能从生情定势的布局之中体现出来。精美出于毫端,妙趣在于布白。线条美是单相之美,字体美是个体之美,而章法美是整体之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联络有序、相承起伏、映带呼应、韵律节奏、参差变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显示出一种音乐美,犹如一曲交响曲,越听越动听,余音在耳,回味无穷。书法“味”不论表现在线条、在结体、在章法,还是在墨色、在书写的内容,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一个“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书法就是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书者感情的艺术,情于毫端,情于点画。喜则字舒,怒则字险,哀则字敛,乐则字丽。表情美既然是感情之美的外貌,因而她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境而异。避“五乖”,就“五合“把握时机,乘兴而书,书必出“味”。要使书法打动人心,使观赏者产生思想共鸣,则作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字内功夫,二是字外功夫。字内功夫,即笔墨功夫。就是指驾驶笔墨的本领、能力、造诣。首先是笔的运用,提、按、使、转,抑、扬、顿、挫,中、侧、逆、顺,方、圆、藏、露等等,达到驾御自然,随心所欲,一种“必然”程度。其次是“脱化生新”,在精心临摹古人法帖的基础上,得形得神之后,不断溶入自己的个性之“味”。书法家首先应是学问家。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也好,近代的吴昌硕、于佑任也好,当代的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也好,都是学识深厚,修养颇高,独树一帜的大学问家。书品人品,人所共仰。要有学识修养。古今书法家尚来重视字外功夫,宋·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书亦然,明·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清·杨守敬说:“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因为书法作品是书家渊博的知识,高深的修养,娴熟的技法的结晶。没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无法创作出上乘之作的。学识深,意气平和;学识高,胸怀豁达;学识广,联想丰富。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书家,都是学识丰富深广的文人、学问家。识广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创作出“书味”。一个书法家还要有艺术素养。

行书练字技巧(写字)(6)

书法是一种精神产品,一个人如果没有几个艺术细胞要创作出艺术产品是不可能的。这种艺术素养,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不是读了一两本“美学”就可以学到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艺术素养是要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育出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