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旅居省城三十余年,当过记者,做过总经理,如今回归为一个“自由人”,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湖北省罗田县。很荣幸参加“网络大V黄冈行”活动,面对八面来客,我在想:我该怎样向这些尊贵的客人们介绍罗田人?罗田人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秋天的风凉爽惬意,我漫步在美丽的小县城,不经意间抬头望见温柔的城市路灯下的路牌——王葆心大道。骤然间,我似乎看到有四位巨人矗立在山城,齐声回答:我们都是罗田人!我找到了答案,望见了作为一位罗田人身上必须有的东西。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1)

一、王葆心:学精德纯,“贤”赋后人

1944年,一位77岁的老人病逝罗田老家,家乡父老痛心疾首,倾家出动送老人最后一程。山阻水隔,纵是战乱之时,这位老人离世的噩耗还是传到了陪都重庆,正在那里从事统战工作的董必武闻讯悲痛不已,奋笔撰挽——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

新中国成立,罗田县人民政府为他重新修墓立碑,董老依然没有忘记他,重书挽联,请人刻在石柱上立于其墓前。此人何人?为何如此受人尊崇?

相信罗田人都知道,他就是我国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学术精通,道德纯备”八个字是对其一生的评价。从他的身上,我们读到了罗田人的第一个关键字——贤。

有才有德者,为贤。才学这一块,王葆心拿捏得死死的。1904年,搭上中国历史上科考末班车,34岁的王葆心高中会元,步入晚清仕途。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2)

也许他天生就是做学问的,图书馆、学部便是他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18年,大清玩完了,他还泡在书中卷里,这样的环境和他的认真劲,知识都要撑破他的肚子了,学富何止五车?

1922年,已经55岁的王葆心结束北漂生涯,“以湖北三才子之一”的头衔到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担任国文教授。1926年秋,邓演达、董必武、郭沫若筹办国立武昌大学,将王葆心这个人才挖了过去。董必武对比自己大19岁的王葆心以礼待之,二人过从甚密,亦师亦友。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苏雪林、冯沅君、叶圣陶、王葆心、徐天闵等一批著名学者被聘请担任文学院教授,王葆心为诸贤中最年长者。直到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才高几许?不言而喻。

王葆心的德在心在行,与国与家,其德之高,苍天可鉴。

目睹晚清腐败,外强凌逼,他撰《圻黄四十八寨纪事》等书籍宣扬民族气节、鼓舞人民抵御外侮;抗战爆发,他携带书籍万余卷回故乡罗田,隐居家乡纂述《重修罗田县志》。临终那一年,77岁的老人还抱病前往天堂寨实地考察。终因过度劳累,卧床不起,以身殉志。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3)

二、余三胜:一生为艺,“能”者为师

余三胜,罗田九资河人,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其实,他原本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靠拍渔鼓筒子、唱道情和小调卖艺为生的青年。但他能够把唱戏玩出精髓,玩出深度。

余三胜出身贫寒,他一直都漂在唱戏的路上。从罗田到汉口,从汉口到天津,最后漂到北京;从汉戏到徽戏,从昆曲到秦腔,他硬是练出了独树一格的京剧唱腔。

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罗田人的另一个特性——能!

靠热爱,敢于不断尝试,勇于创新,把一个谋生的手艺变成人生的事业,变成一国之粹。这是罗田人,任何一个罗田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农民也罢,工人也罢,学者、政客都不能缺了他这种“能”。

余三胜做到了,他的儿子余紫云、孙子余叔岩也做到了。余三胜领先开创了京剧,余紫云成了青衣行当的先驱,余叔岩成了京剧主要流派“余派”的创始人。

他们无一不是在坚守的同时干着创新超越的“勾当”,祖孙三代三泰斗,这不仅是中国京剧史上的独有,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传奇,他们的“能”传递给了每一个罗田人。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4)

三、万密斋: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很多人很奇怪,作为长李时珍19岁的罗田人万密斋名气为何没有李时珍大?说实话,我也不服气。

他擅长痘疹、儿科、妇科、养生等科,医疗技术高超,曾两获罗田知县朱云阁、湖广右布政使孙应鳌亲书“儒医”牌匾,时人称为“神医”,辞世后,清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这样的名医,起码也得是与李时珍齐名吧?

问题出在哪里呢?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赖玉芹细细剖析,认为造成两位大咖知名度悬殊的只要原因在他们身份地位和交际圈不同,也和他们的后代有关系。

万密斋作为职业医生,大半生都在民间,在底层社会。而李时珍有短暂的仕途经历,在治好富顺王儿子的病之后,被推荐到楚王府,任过王府祠正,并掌管良医所,之后被推荐到太医院短暂任职。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5)

李时珍的儿子和学生几乎都是儒学生员,在为其编书、宣扬父祖师门名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万密斋的诸子和门人中能继承万氏医学传统且医术精湛的,连万密斋自己都没有中意的。

万密斋的“不出名”恰恰凸显了他的“仁”。他以病人为重,从左邻右舍到同里的百姓,再到县学师生、同学朋友、同行和当地各级官员,凡是经过他治疗的人,没有不满意的,“罗田及都省之人,争以难症相属,倚之若长城”。

这就是一个质朴纯真的罗田人。所谓,医者仁心,万密斋用他的一生把罗田人的“仁”写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6)

四、徐寿辉:福因“义”来,祸因“义”至

一个混迹江湖的布贩子,在塘里洗个澡被人“偷窥”硬拉着去当皇帝,有人说是因为徐寿辉长得帅。史书也是这么说的,“寿辉浴于池,莹玉之徒见其有赤光,异之。”“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

仅仅是因为帅、异吗?断然不是,元末不是靠颜值吃饭的是时代,帅也不是徐寿辉的唯一特征。要知道,作为发现他的伯乐彭和尚(彭莹玉)可是个了不起的“老革命”,他怎么会选择一个“绣花枕头”来当旗帜呢?

其实,彭和尚看中的是徐寿辉行走江湖多年积累的人脉,更看中了他留给众人心目中的“义”。所谓“聚义”,无“义”何以“聚”,徐寿辉身上耀眼的“义”,才让这支义军日渐庞大,一时间内势不可挡。

徐寿辉的“义”在革命之初是一个绝对的优势和重要支撑,但随着他变身为天完皇帝后,这个优点变成了致命弱点。他太重兄弟义气,连皇权也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导致自己被架空。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7)

丞相倪文俊想要取代大哥的位置,过把皇帝瘾,被陈友谅杀了;陈友谅接管“大哥”,应该说徐寿辉还是有很多机会来个大整顿,但他依然选择了相信“小陈”,乃至最后被“小陈”锤杀篡位。

很多人说,徐寿辉是傻,不是义气,这点我不同意。且看他死后的情形。

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称汉帝,元帅级的傅友德、丁普胜看不下去了,直接投了朱元璋,后来都成为大明开国将帅。在四川明玉珍的心中,大哥是天,他闻讯直接与陈友谅断绝关系,这才自称陇蜀王。

但他没有忘记大哥,“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2011年,徐寿辉的真容雕像在重庆弹子石大佛寺中被发现。这些足可见,徐寿辉的“义”不是假仁假义,那是能够写在历史上的,印在罗田人心中的。

历史上湖北出过什么兵(罗田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8)

走出历史,王葆心大道、徐寿辉大道、万密斋大道、余三胜大道就写在罗田城区的地图上,把一个正能量罗田人所必须有的“贤、能、仁、义”四要素刻在人们心中,也把罗田人的精神和内涵展现给每一位尊贵的客人。

贤、能、仁、义,罗田人;贤、能、仁、义,罗田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