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

伴随着呱呱声响,一个婴儿成功落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从懵懂无知的幼儿到活剥开朗的中小学生;从粘人调皮的宝宝到独立自主的青少年。父母都见证着这一切,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成长需求,也有不同的成长特点,作为父母,孩子的成长也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而定。

可孩子成长,父母也有诸多无助,如孩子婴儿期很听话,但到了10岁之后,性格大变,喜弄无常,常常顶撞父母。可谓打不得、骂不得、碰不得,更谈不上有什么亲情可言。为何亲子关系成为这样。

面对陌生的孩子,父母是否感到无力呢,是否感觉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换来的却是冷漠对待,拳打脚踢,作为父母可谓苦不堪言!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孩子未来如何发展,就在于父母怎么样培养孩子。所以父母培养一个成才的孩子,可谓责任重于泰山。

今天就借用樊登老师的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育儿辛苦,那可能是你没找对方法。

很多父母会觉得这句话扎心。事实上,凡事有重点,育儿也一样,把握大方向就能事半功倍!育儿,尤其需要把握,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心理抚养”,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要进行心理上的抚养,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尊重。这也会决定宝宝一生的品格,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奠基石。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1)

同时,李教授还表示,在孩子18岁之前,有四个关键的成长“黄金台阶”。家长要做好孩子这四个阶段的引导教育,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四个黄金阶段:0-3岁、3-6岁、6-12岁、12-18岁

PART.1

0-3岁

情感抚养,为孩子奠定安全感

0-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感需求最强烈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缺乏情感,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的隔阂。所以这个阶段称之为情感抚养!

李玫瑾教授指出,婴幼儿是通过气味、声音、样貌,与人建立一对一依恋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份依恋,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得到满足,他才能拥有安全感,开始信任外面的世界。

很多孩子胆大、不怕生、敢于探索新事物,除了先天性格,很大可能就是,他在家里得到了养育者的精心照料,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所以才敢安全地去“闯荡”。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老人那里抚养,或者老人扮演主要养育者的角色。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孩子被带回去,父母才意识到孩子不亲自己!

李玫瑾教授一再强调,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和回应。

当然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一直有妈妈养育是最好的。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也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养育人,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最好不要随意更换!

因为,这个养育者是孩子的“情感基石”。

在孩子形成稳定情绪之前,他是孩子与世界之间的所有链接,当孩子进入叛逆的青春期时,他会是孩子最好的“情绪寄托者”。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2)

PART.2

3-6岁

性格抚养,为孩子树立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所指出的第二个“黄金台阶”,便是3-6岁时的“性格培养”。

可以说,性格,能够决定孩子的命运。

曾经有人问李玫瑾教授,为什么自己用尽了劝、说、打、骂等各种方法,孩子还是不听话?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父母没有在合适的时期,给孩子立好规矩。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性,还有一种便是后天培养。而性格后天培养的关键时期,便是孩子3-6岁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如何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培养性格。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一个小男孩把鞋踢飞,砸到了另一个男孩脸上,被凶了一句后,小男孩妈妈赶紧过来理论:“你凭什么训我儿子?”;

电影院里大家都在观影,一个男孩花样捶打电影巨幕,父母却视而不见,不加阻拦,导致巨幕损坏严重;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3)

更有母亲为了讨女儿开心,在公园里生拉硬拽活孔雀的羽毛。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4)

种种袒护、纵容、无底线娇惯的“母爱”之下,助长的都是一个个无限膨胀的欲望和灵魂。

父母毫无底线的教育,如同一杯杯毒酒,只会让人迷失方向,坠入深渊。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5)

一个总是被给予、从不要求付出的孩子,学不会感恩;一个总是被满足,从未体验过拒绝的孩子,学不会收敛;一个总是被袒护,从未接受过批评的孩子,学不会承担。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6)

每一个善良、暖心、阳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把是非观、规则意识,传输给他们。

戚薇和李承铉的女儿Lucky,是一个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小姑娘。

当很多人被李承铉“女儿奴”的父爱折服时,也被他的“严父”形象震惊。

有一次,Lucky总是忍不住去玩一个危险的车子,李承铉告诫多次都无效。

他便非常坚定地把女儿抱走,一板一眼地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带她到角落“罚站”。

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又惊讶又佩服。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忍不住父爱母爱爆棚,被孩子的可爱冲昏头脑,陷入一种极端的保护欲,试图把孩子的所有行为合理化。

然而,父母的这种“过度纵容”,其实体现的是本身的不成熟,和对孩子接受能力的不信任。

真正的爱,不仅仅是赞同和回应,还要有适当的拒绝和经历挫折。

所以,当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舍得拒绝;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温和坚定地指出,且适当的要求其承担责任;

6岁前,请抓住立规矩的关键期,让孩子认识到世界的棱角和边界,在爱的滋润下,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阳光的性格雏形。

PART.3

6-12岁

能力培养,为孩子塑造好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三个“黄金台阶”:6-12岁,重在能力培养李玫瑾教授指出,6-12岁处在第三个“黄金台阶”,重在能力培养,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

都说“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如果拥有一个好的习惯,那么这份好的作用,便会一直持续着。

6-12岁,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候的孩子,正好处在小学阶段。阅读习惯、自律、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培养起来,那么这些“好习惯”便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

在初中和高中不会有很大的改变,甚至在终身学习中,伴随着各种阶段的学习。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7)

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母亲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时坦言:

我们从来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法教育孩子,也没有让孩子上太多的辅导班。

在我看来,对杨晨煜最大的帮助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他学会自律。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8)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9)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10)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一辈子都不能放弃。

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让孩子主动学习,敢于挑战困难,懂得在未来约束自己。

让孩子养成自控的习惯,让他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因为任性而伤害身边的人。

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所有行为中最基本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好习惯,父母必须首先培养好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PART.4

12-18岁

尊重教育,为孩子引导好未来

第四个成长阶段,其实是父母、子女开始学会分离的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自我,逐渐脱离父母,甚至是不服从父母管教。

所以父母一定要进行尊重教育

放下父母的“权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李玫瑾教授的建议是:

12岁之后父母的语言是垃圾,一定要少说少管,多听多引导,把“话”用在刀刃上。

《百家谈》创始人王占郡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他青春期的女儿特别“拽”,别说讲道理,甚至都不愿意和父母聊聊天,更别说让父母指导作业,于是王占郡就想了一个办法“请求”女儿:

“我申请应聘当你的作业指导怎么样?你来面试,工资给1元钱就行。”

得到父亲尊重的女儿,觉得父亲的态度很真诚,便答应了。

由此,王占郡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开启了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旅程。

李玫瑾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岁之前)(11)

其实,在李玫瑾教授看来,孩子的4个成长阶段,前面2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础打得好,后面2个阶段也会衔接得很顺利。

但如果前面的阶段被忽略,越到青春期,父母会越发觉得被动和辛苦。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最后

李玫瑾老师说:

孩子成长的四个黄金台阶,先要走好前三个,第四个阶段孩子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调整,达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6岁前,要在“养”的过程中“育”,给他安全感和好性格;

6-18岁,重点在于“教”,给他价值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平稳地走好每一个台阶,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