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

开栏语

101这个数字,对于南湖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18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搭乘101路城乡公交车,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18年后,在建党101年之际,嘉兴101路红色旅游公交线路整装重发,从嘉兴城区开往凤桥镇三星村。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让我们沿着101这条特殊的公交线路,一起来探寻南湖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把“两个先行”“两个率先”的美好蓝图转化为南湖生动可喜的发展景象的生动实践。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1)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寒露刚过,乘坐101路公交车穿行嘉兴市南湖区的乡间,随处可见金黄色的麦浪,又是一年丰收景象。

101路公交车曾经见证了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变化,也正在见证南湖区城乡统筹的新变化。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行之地,近些年来,南湖区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交出了一张张高分答卷:交通、水电网、农田基础设施等配套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协调优化、公共服务均等优质、乡村环境全域秀美、乡风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美好。

农业上新 提档升级

城乡统筹,农业是基础。这几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首个农开区发展得轰轰烈烈,桐乡的“互联网 ”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嘉善和平湖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农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南湖区凭什么保持领先?

风起于青萍之末。其实有心人早已发现,这两年南湖区正在以种种新打法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2)

2021年,总投资6000万元的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落成启用,这里看不见土壤,一株株农作物都“挂”在空中,传统大棚变成了现代化蔬菜工厂,人工种植变成了智能管理,将引领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并可培养带动新型职业技术农民500人以上。

同一年,总投资1.1亿元的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在余新镇开工,这也是南湖区首个稻米全产业链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主体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余新镇当地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项目的落地,意味着企业业务从原有的粮食育秧、收割、烘干,向末端进一步延伸,实现大米从一粒种子到生态大米全产业链生产。

今年夏天,全国水果行业首枚碳标签在大桥镇诞生。由南湖区政府、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葡萄专业合作社三方合作推出,而用上碳标签的葡萄每斤售价比普通的能高不少。而当天,葡萄科技产业“一体化”标杆工厂项目、葡萄科技产业园也纷纷亮相。这些都将为大桥镇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葡萄产业的提档升级带来新思路。

从引入高端项目、打造农业产业链、到提升农技水平,可以看到,南湖区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慢慢从传统、单一的发展,走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并从原来一产正加速和二、三产融合发展,“美丽经济”绚烂绽放。产业兴旺,居民才能富有。2021年,南湖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792元和42830元,分别增长9.2%和10.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9:1,成为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县(市、区)之一。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3)

生活上新 有滋有味

农业有了不少新鲜事,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不少新变化。

今年中考,位于湘家荡区域的南湖实验七星学校普高上线率大幅提升,从原本的寂寂无名冲到了南湖区乡镇中学前列,周边居民们纷纷感叹:“家门口学校这么好,以后再也不用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嘉兴市去上学了。”

变化源自一次合作。2020年8月28日,南湖区教育体育局下属的七星中心小学、七星中学与嘉兴市南湖国际教育集团下属的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南湖国际实验中学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后,湘家荡区域每年固定投入500万元支持该校提升教育质量。

两年以来的变化,南湖实验七星学校校长高洪良看在眼里:“师资、管理、教育理念都上来了,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不比城里差。”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4)

“不比城里差”,说出了村民们的心里话。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南湖区持续加大城乡公共服务优质供给,统筹推进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全面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城乡居民共享便利、同享幸福。

2019年,嘉兴市全域被列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中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将进一步改革突破,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将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乡村产业经济多元化的特点将更加明显。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融合可以说是统筹的“升级版”,更强调城乡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作为嘉兴市主城区,南湖区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聚力城乡一体、缩小收入差距,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形成富庶均衡新格局。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5)

未来乡村,未来已来

近日,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王祥里的村口咖啡店开业,粉墙黛瓦的小屋里飘出的不再只有农家饭菜香,也有了浓郁的咖啡味,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品尝到手磨咖啡。

曾经的联丰村是无人问津的“养猪村”,经过早些年环境整治、村庄景区创建等一番美丽蜕变,如今成了人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村”。今年年初,南湖区联丰永红片区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名单,联丰村开始了“二次创业”: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积极探索共富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三位一体”乡村建设体系,围绕未来乡村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智慧、治理和交通九大场景,打造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时代同框 沿着101看南湖②从乡村新变化(6)

数字赋能,提升乡村服务能力。根据规划,凤桥镇将围绕未来乡村“三化九场景”建设未来乡村数字平台,构建涵盖乡村规划、乡村产业、乡村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一张图驾驶舱”平台,进一步实现乡村智慧化、高效化、精细化治理。

在服务方面,将打造智慧桃园,推行水蜜桃标准化生产流程,建成水蜜桃品质控制中心,打造标准化主播基地,形成水蜜桃产业“生产—收购—分拣—销售”一条龙服务,让特色产业真正变成“甜蜜”事业;大力发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加快打造“健康小屋”智慧云诊所;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积极探索集点餐、指标监测、危险警报、呼救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养老胸牌,提高居家医疗养老服务水平。

未来乡村,未来已来。在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上,南湖区又有3个村入选。以创建未来乡村为抓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南湖区正在绘就一幅城乡融合、携手致富的美好新图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