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读论语见贤思齐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读论语见贤思齐焉)

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第四》

①这一篇内容很简单,没有玄虚的地方,然而有时越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越难。

《金刚经》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内涵也不复杂。可是说得出来也能明白意思,又能发出这个心的能有几人?

有些人雷厉风行,说得出就做得到,这种人很厉害,可是他始终发不了这个菩提心。这不是说发菩提心很难,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有菩提心,只要机缘成就就能成圣成佛。

比如六祖慧能,我始终不明白,他是如何成就传奇的?虽然相关故事看过许多,可是那些秘诀到底是什么?琢磨不透!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似乎六祖一脉一直在强调说得出的就不是“那个”了,觉悟似乎用觉悟这俩字难以表达,所以用“这个”“那个”替代。用《道德经》的话说是“强为之容”,勉强形容罢了。

②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是说向着有仁德的人靠近,就像植物天然向着阳光靠近,“向阳花木易为春”,而“里仁为美”。

“见贤思齐”是说:有幸见到贤人,就寻思着向他学习、看齐,可以说是“里贤”。“里贤”和“里仁”差不多,都是美好的品质,即“里贤为美”。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见到不贤的人、或者不好的行为,就应该以此为借鉴,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有过则改之,无过须自勉。

③《道德经》上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夫子和老子的想法大体差不多,碰见贤明良善的人,就跟着他学习完善自己的品德。

碰见有人作出不好的行为,就把他当做镜子反省自身,继而完善品德。

夫子还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概也是如此。

④最后,不管怎样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就像我用尽力气,想要的始终得不到,想去守护的始终份量不够,有时还要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明明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还要对着别人微笑假装开心。

生活不是为了成为贤者,做应该做的,“风有约,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